患者,男性,62岁,因咳嗽、咳痰1年,症状加重伴胸痛10天,咯血2天,于2009年2月21日入院。患者2008年2月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咳黄痰,量不多,无发热、胸痛、气促等。2009年2月11日咳嗽咳痰加重并出现胸痛,非放射性。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肺炎、胸膜炎”,予以阿洛西林、克林霉素等治疗后,症状稍缓解,2009年2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为鲜红色,查胸部CT(图1)发现左下肺占位性病变及右下肺后段小结节状高密度影。患者吸烟10余年,1包/天。

图1 肺CT(2009-02-20)
入院查体
T 37.2℃,P 82次/分,R 20次/分,BP 152/90mmHg。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腹部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真菌全套、肿瘤标志物均(-);血沉36mm/h;金标结核抗体(+);PPD皮试1∶2000和1∶10000均(-);痰培养+药敏示正常菌群;4次痰涂片抗酸染色均(-)。
一、诊治经过
患者为老年男性,咳嗽1年,病程中有胸痛、咯血,胸部CT示左下肺及右下肺后段小结节状高密度影,外院考虑肺炎但治疗无效,入院后针对感染病原学进一步排查,结核的依据不多,而且病灶也不在结核的好发部位,真菌方面抗原检查阴性,痰培养也阴性。肿瘤标志物阴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左下叶支气管活动性出血;各支气管通畅,未见肿瘤。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见较多分叶核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在左下基底支行肺活检,病理组织学示肺泡腔及间质中见成团组织细胞浸润,未见恶性肿瘤细胞,抗酸染色(-),A/P染色组织细胞内见念珠菌菌丝。确诊后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二、最后诊断
肺侵袭性真菌病(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