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EL)是一种少见类型白血病。本病的一般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相似,如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消瘦,骨骼疼痛等。其突出表现在心、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皮肤的浸润,出现一类其他白血病不常见到的症状,尤以心、肺受累最为常见。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CEL)临床少见,是一种罕见的髓系恶性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疾病,由于其少见性,以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和心、肺受累的病床表现,易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ss综合征)相混淆。
男患,42岁,矿工。以“咳嗽、喘息8年,频繁发作2年,加重10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喘息,少痰,以夜间为重,无明显季节性,症状发作时可自行缓解,无呼吸困难,无发热,无胸闷、胸痛,未系统诊治,发病以后的最初6年,病情无明显变化。2年前患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症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夜间发作频繁,活动可诱发喘息,或喘息发作时活动受限,无发热、胸痛,发作后症状仍可自行缓解,或口服“咳喘宁”等药物缓解症状。10天前,上述症状再发,口服药物不能缓解。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7.8℃,无皮疹及关节肿痛,无头晕及头痛,曾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及尿痛。近日,饮食差,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每天1~3次,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右腹股沟斜疝4年,否认肝炎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入院时查体:T:37.6℃,P:88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神清语明,步入病房,呼吸略促,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颈静脉无充盈,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未触及,脾肋下4cm,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4.5×109/L,中性粒细胞:21.2%,嗜酸性粒细胞68.4%;鼻窦CT符合右侧额窦、双侧筛窦、双侧蝶窦鼻窦炎;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肺CT:右肺中野内侧段和左肺上叶舌段胸膜下可见小斑片影和小实变影(图1)。

图1 右肺中野内侧段和左肺上叶舌段胸膜下可见小斑片影和小实变影
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可能性大
诊治经过:入院后给予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感觉减退;骨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图2)。诊断考虑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甲强龙40mg日二次静脉滴注。使用后患者出现剧烈呕吐,改为甲强龙80mg日一次口服。口服后虽呕吐症状好转,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没有改善。再次做胸骨骨髓穿刺,仍不能做出“白血病”诊断,进行FIP1L1/PDGFRa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转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图2 骨髓片和血片中嗜酸细胞明显增加
临床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