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病例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作者
刘宏博
案例诊断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导读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吕弗琉于1932年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称吕弗琉综合征(Loffler's syndrome)。其特点为游走性肺部浸润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肺部症状轻微,多数仅为轻咳,病程呈自限性,常于3~4周内自行痊愈。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发热伴咳嗽咳痰2周”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发热,体温最高37.7℃,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胸痛等其他不适。先后应用阿奇霉素,青霉素及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但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症状未缓解。活动无受限,咳嗽无夜间发作,病来体重下降5公斤。先后有2010年7月7日和2010年7月10日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多叶、段散在,游走样渗出性病变(图1、图2)。

图1 双肺多发渗出病变

图2 3天前部分病变吸收消散,病变为新发

2010年7月13日胸部CT提示:中央型支气管扩张,以及双肺多发的渗出病变(图3)。2010年7月10日血常规检查:WBC:14.6×109/L,HB:154g/L,PLT:308×109/L,EO%:54.5%,EO:7.96×109/L。

图3 渗出病变减少,出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患者否认有习惯性用药,否认饲养鸽子及其他宠物,否认食用不洁食物及生食肉类,生活及工作环境干燥洁净,无特殊霉变物品接触情况。

入院查体:无发绀,双肺散在呼气相干鸣音,余未查及异常。

治疗过程

入院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嗜酸性粒细胞性血管炎(CSS)?

入院后检查结果:血清总IgE>1000IU/L;ANCA阴性;痰的真菌检查阴性;肌电图: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结果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即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鼻窦CT:右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双下鼻甲肥大;骨髓穿刺术结果:粒系增生活跃,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高占38%。在没有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复查血常规中的EO%和EO出现明显的下降,活动后气短的症状明显好转,肺部的干鸣音逐渐消失。患者不同意进一步的活组织检查出院。出院后在2010年8月13日随访,患者的血常规恢复正常,WBC、EO和EO%均正常,胸部CT基本正常,原有的渗出病变和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均消失(图4)。

图4 病变完全消散

回顾患者的疾病诊治过程及随诊复查的结果,我们认为该患者的临床诊断应为: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肺隔离症 下一篇:病例 异体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