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喉癌纵隔及双侧主支气管转移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病例 喉癌纵隔及双侧主支气管转移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作者
李澎
案例诊断
喉癌纵隔及双侧主支气管转移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导读

近年来,随着介入呼吸病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针对呼吸内镜技术的相关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入,已成为呼吸病学中一个朝气蓬勃、前景广阔的新领域。借助荧光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淋巴结活检、电烧灼、冷冻、气管内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和光动力治疗等呼吸内镜相关新兴技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长足进步,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大气管占位性病变和良性狭窄,可以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技术,达到缓解症状,甚至治愈的目的。

病历摘要

男患,75岁,以“咳嗽咳痰伴胸闷气短2个月,进行性呼吸困难1个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量约50ml/d,偶带血丝,伴胸闷气短,无胸痛,夜间可平躺,夜内平均憋醒两次,右侧卧位可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内炎症,陈旧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予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治疗(具体量及用法不详),症状略有减轻。1个月前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并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行动受限。病来无发热,二便正常,近一个月体重减轻10kg。既往史:8年前于外院行喉癌手术,气管切开造瘘。吸烟40年,已戒烟8年;饮酒40年,平均每天白酒200g。无过敏史和家族史。

入院查体:T:36.6℃,P:96次/分,R:24次/分,BP:104/80mmHg。神志清楚,呼吸略促,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未见皮疹,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左侧颈部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cm,质韧,移动度可,无触痛。双肺叩诊清音,左肺听诊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音纯正,律齐,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额外心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叩击痛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正常,胸部增强CT+支气管三维重建显示:双肺野透过度增高,左肺为著;气管分叉处气管内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右肺上叶尖段、中叶及下叶基底段散在斑条状及结节状高密度影,右肺中叶、下叶上段与基底段交界处见稍高密度结节影;肺门影略增大。纵隔内见多组肿大淋巴结影,部分融合(图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气管通畅,隆突增宽,隆突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生长,左主支气管管口被新生物完全阻塞,右主支气管被阻塞约80%,新生物表面凹凸不平,被覆少许白苔,气管镜越过右主支气管狭窄段可见分支支气管通畅(图2)。支气管肿物病理显示为鳞癌(图3)。

图1 双肺野透过度增高,左肺为著;气管分叉下软组织密度影(黑色箭头),且凸向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几乎完全闭塞(白色箭头),右主支气管狭窄明显(白色箭头),右肺上叶尖段结节状高密度影,纵隔肿大淋巴结影,部分融合

图2 气管通畅,隆突增宽,隆突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生长,左主支气管管口被新生物完全阻塞,右主支气管被阻塞约80%,新生物表面凹凸不平,被覆少许白苔

图3 支气管黏膜鳞癌

治疗过程

入院诊断:喉癌纵隔及双侧主支气管转移,肺内转移,左右主支气管狭窄

患者入院后择期于我院内镜治疗中心进行手术。患者采用右侧卧位,气管镜常规检查发现左右主支气管狭窄程度较入院时越发严重,采用冻切、氩等离子体凝固(APC)、钳夹等方法,首先将左主支气管狭窄段的肿物和坏死物大部分清除,管腔恢复通畅,气管镜可以顺利进入分支支气管,遂即置入合金支架1枚。左主支气管恢复畅通后,对右主支气管进行操作,方法和顺序同左主支气管,并置入合金支架1枚(图4)。两次支架位置满意,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迅速缓解。在操作过程中,患者采用间断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氟哌利多(氟哌啶)和芬太尼联合制剂进行镇静镇痛,稀释的肾上腺素黏膜止血等。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次日复查胸部CT,发现左侧出现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3天复查胸片,示气胸消失后拔管。复查床旁气管镜,支架位置无改变,管腔通畅。患者病情明显缓解,出院。

图4 隆突及左右主支气管阻塞90%以上;于左主支气管肿物处采用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冷冻等方法将肿物部分去除,管腔明显通畅;置入支架1枚;于右侧肿物处采用APC、冷冻等方法,去除部分肿物后,管腔增宽,置入支架1枚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以乳糜胸为表现的淋巴瘤 下一篇:病例 双肺弥漫结节的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