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当累及大中动脉和(或)静脉时称血管型BD。血管型BD可并发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需对其进行治疗,否则预后不良。我科曾收治1例BD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危重病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男性,33岁,2007年2月以“胸痛、呼吸困难4个月,咯血2个月,发热2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出现胸痛,呈针刺样,左侧胸部为主,部位广泛,伴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2个月来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咳痰带血,于当地医院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并应用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未见改善。2天前发热,体温最高达38.2℃,无寒战,伴咯血,明显呼吸困难。既往史:1992年被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炎”。无肝炎和结核病史。个人史:银行职员,无特殊环境和职业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特殊家族史。
入院时查体:T:36.1℃,P:102次/分,R:22次/分,BP:95/60mmHg。神志清,呼吸急促,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右下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整,心率102 次/分,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肢髌骨上缘15cm处周径较对侧增粗2cm,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入院时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8%,RBC 4.2×1012/L,HB 131g/L,PLT 290×109/L;血气分析pH 7.478,PaO2 49.8mmHg,PaCO2 26.7mmHg,19.3mmol/L;D-二聚体:960μg/L;肌钙蛋白I:0.11μg/L;脑钠肽(BNP):1169.41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118 次/分,电轴右偏,呈SⅠQⅢTⅢ改变,右心室大(图1)。

图1 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118次/分,电轴右偏,呈SⅠQⅢTⅢ改变,右心室大
胸部增强CT:双肺上叶、下叶及中叶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边界模糊,病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右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分支内见多发不规则充盈缺损(图2)。下肢血管超声:左下肢股浅静脉中下段以下管腔内可见不均匀中等回声光带,成双轨征,管腔不能完全压闭(图3)。下腔静脉内(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可见7.7cm×2.3cm中低混合回声团块,有效通道约0.3cm(图4)。超声心电图:右室内径23.5mm,右心增大,室间隔偏向左心室侧,间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61mmHg,三尖瓣轻度反流,心包积液,深6mm,左室容量减少,射血分数正常,EF77%。

图2 增强造影见右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分支内多发不规则充盈缺损,肺内多发斑片影及实变影

图3 左下肢股浅静脉中下段以下管腔内可见不均匀中等回声光带,成双轨征

图4 下腔静脉内(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可见7.7cm×2.3cm中低混合回声团块,有效通道约0.3cm
入院诊断:肺血栓栓塞症(中危),Ⅰ型呼吸衰竭
治疗经过及疾病变化:入院后立即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为避免滤器接触血栓导致血栓脱落,采用右侧颈内静脉为穿刺点,将滤器置于腔静脉血栓上方。术后10分钟,患者出现大汗、恶心、头晕,心率下降至56次/分,血压下降至80/40mmHg,立即给予溶栓治疗,予尿激酶25万U静脉推注,之后予尿激酶75万U静脉点滴。尿激酶静脉推注后8分钟,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心率恢复至100次/分,血压升高至105/70mmHg。之后给予抗凝治疗,初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与肝素治疗重叠3天后华法林钠片口服抗凝,根据INR调整其剂量,使INR维持在2~3之间。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咯血加重,最大量为30ml/d,为整口鲜血。追问病史,1997年出现口腔、生殖器溃疡、皮肤红斑。中药治疗后,近五年未发病。皮肤针刺试验阴性。考虑咯血可能与血管炎有关,由于患者拒绝使用激素治疗,故继续维持原抗凝方案,未使用促凝止血药物,患者入院第4天,咯血量逐渐减少,至出院时患者偶有痰中带血丝。患者入院后经溶栓、抗凝治疗,胸痛逐渐缓解。但入院第10天再次出现左侧胸痛,并伴一过性发热,体温37.8℃,无咯血。复查肺CT示左肺下叶新发小斑片影。继续予抗凝治疗,2日后患者胸痛消失。出院时情况:无胸痛、咯血,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可下床活动。查体:T 36.0℃,P 84次/分,R 16次/分,BP 100/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整,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周径差<1cm。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4.8%,RBC 4.31×1012/L,HB 133g/L,PLT 446×109/L;血气分析:pH:7.412,PaO2 77.7mmHg,PaCO2 38.6mmHg;复查D-二聚体:308μg/L;肌钙蛋白I:0.03μg/L;BNP:332.38pg/ml;胸部CT:肺内部分阴影增大、增浓,部分阴影吸收、消散,右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减少(图5);下肢血管超声:左下肢股浅静脉仍可见血栓,大小3.0cm×0.2cm,下腔静脉血栓消失。超声心动图:右室内径25.7mm,右心增大,室间隔偏向左心室侧,间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73mmHg,三尖瓣轻度反流,心包积液,深6mm,左室容量减少,射血分数正常,EF60%。

图5 20天后复查肺CT,肺内部分阴影增大、增浓,部分阴影吸收、消散,右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分支充盈缺损减少
出院诊断:白塞病,肺血栓栓塞症
出院后随访:始终拒绝激素治疗,长期口服华法林。2年5个月后复诊,肺内斑片影明显消散,左肺上叶可见“马赛克征”,肺动脉明显增宽,右室、右房明显增大(图6)。5年时,活动能力明显受限,步行距离约为300米。

图6 2年5个月后复诊,肺内斑片影明显消散,左肺上叶可见“马赛克征”,肺动脉明显增宽,右室、右房明显增大
临床诊断:白塞病,肺血栓栓塞症,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