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病例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作者
曲文秀
案例诊断
系统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导读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侵犯小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小静脉或微动脉,但也可累及小型动脉和(或)中型动脉。免疫病理检查特征是血管壁无或只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如肾、肺、眼、皮肤、关节、肌肉、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在临床上以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突出表现,但肺毛细血管炎也很常见。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约2∶1,多在50~60岁发病,我国的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

病历摘要

男患,68岁,以“咳嗽23天,发热17天”于2011年5月30日入院。

患者23天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偶咳少许白泡沫痰,周身乏力,周身肌肉及双侧髋、膝、踝关节疼痛,活动耐力下降,自服感康无效,15天前开始出现寒战、发热,均为下午到夜间发热,体温最高38.7℃,自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片后热退,4~5小时后体温复升,于当地诊所静点二代头孢(具体不详)4天,症状无改善,仍发热,体温无下降趋势,偶有咳嗽,咳少许白色泡沫痰,无痰中带血,仍乏力明显,有活动后气短,但可平卧,逐渐消瘦,体重减轻5公斤,病来患者无胸闷胸痛,饮食可,睡眠欠佳,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正常。既往史: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目前口服“北京降压零号”,血压多在140/70mmHg,5个月前曾发生一过性肉眼血尿2次,未经治疗,自行缓解。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吸烟30年,平均每日吸烟10~20支,饮酒30年,平均每日饮酒3两。否认药物过敏史。

入院时查体:T:37.9℃,P:78次/分,R:20次/分,BP:140/60mmHg。神清语明,步入病房,查体合作。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和四肢末梢不发绀,咽部无充血。颈软,气管居中,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下可闻及帛裂音。心音纯,心率:78bpm,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额外心音。腹平坦,柔软,肠鸣音3次/分,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3×109/L,NE%:67.0%,RBC:3.4×1012/L,HB:103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4×109/L;尿常规:红细胞46.4/HP,白细胞21.8/HP,空腹血糖7.14mmol/L;血脂系列无明确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肺CT:双肺小叶间隔增厚,见磨玻璃密度影,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双下肺呈网格状改变,部分形成胸膜下蜂窝影;左肺下叶见囊状透光区;纵隔淋巴结肿大(图1)。

图1 双肺小叶间隔增厚,见磨玻璃密度影,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双下肺呈网格状改变,部分形成胸膜下蜂窝影;左肺下叶见囊状透光区;纵隔淋巴结肿大

治疗过程

入院诊断:1.间质性肺疾病;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原因待查;3.肺炎;4.肺大疱;5.泌尿系感染;6.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治疗经过及疾病变化:入院后给予美罗培南0.5g q8h静点抗感染治疗,但患者体温无明确改善,最高体温达39.3℃。

入院后第2天化验回报:血气分析:酸碱度:7.431,氧分压:77.2mmHg,二氧化碳分压:29.6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6.3%;血常规:白细胞:15.7×109/L,红细胞:2.4×1012/L,血小板:279×109/L,血红蛋白73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4%,血网织红细胞1.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68×109/L;尿常规:蛋白+1,白细胞:42.3/HP,白细胞管型1-2,镜下未见红细胞;便常规:正常,潜血阴性,肝功能:TP:59.3g/L,ALB:26.10g/L,ALT:38U/L,AST:21U/L,白球比0.79;肾功:肌酐:190μmol/L,尿素氮:17.24mmol/L;血清离子:钾:3.75mmol/L,钙:1.88mmol/L;心肌酶:CK:24U/L,CK-MB:6U/L;空腹血糖:6.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凝血五项:D二聚体:1507μg/L;贫血系列:铁蛋白:341.3ng/ml,叶酸:2.91pg/ml;脑钠肽前体:3850pg/ml;CRP:112mg/L,RF:258U/ml;免疫球蛋白:IgG:17.6g/L;抗核抗体阴性;军团菌抗体、结核抗体阴性。补充诊断:贫血、肾功能不全。

入院第3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无下降趋势,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但患者表现为全身系统性疾病:发热、肺部受累、肾脏受累,主要除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管炎,完善ANCA检查,但为阴性结果,建议患者行肾脏穿刺活检,但患者拒绝。

入院第4天:患者发热无改善,反复行血细菌培养检查监测肾功能、血常规,发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肌酐223μmol/L,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血培养阴性,并完善骨穿检查除外恶性血液病,同时完善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未见异常,同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澄清,未见洗肉水样改变。患者足量应用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下调抗生素为半合成青霉素,患者无激素应用禁忌证,且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不能除外血管炎,故加用甲强龙40mg日一次静点。经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同意行肾活检。

入院第5天:患者应用激素后体温降至正常,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关节疼痛改善,继续激素治疗。骨穿结果回报为:感染性贫血。

入院第6天:复查肾功能无进展,肌酐229μmol/L,并行肾活检,再次复查ANCA并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检查。

入院第7天:ANCA回报P-ANCA阳性,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

入院第11天:患者肾活检结果回报:镜下见11个肾小球,其中3个小球见细胞性新月体,1个小球见小的细胞性新月体,4个小球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变性及空泡变性,灶性小管萎缩,多灶性小管上皮低平、管腔增宽,大片状间质水肿,多灶性炎细胞浸润,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并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小动脉明显增厚、分层。免疫荧光:IgG(±),IgA(±),IgM(-),C3(±),F:(-),C1q(-),病理诊断: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修订诊断:系统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入院第12天:调整治疗方案为甲泼尼龙500mg日一次静点连续3天,此后改为甲泼尼龙片48mg日一次口服,同时环磷酰胺0.2g隔日一次静点共4次。

患者一般症状改善,无发热、无气短,化验检查:肌酐降至143μmol/L,CRP正常,患者出院。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一篇:病例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弥漫性肺泡出血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