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累及肌肉和皮肤,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合并症,可引起肺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肺损害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而皮肌炎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国外文献报道皮肌炎肺损害发生率28.7%。一旦出现间质性肺病,肺功能差,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高。
女患,54岁,2011年2月15日以“气短4个月,加重伴咳嗽咳痰发热7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入院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发热,就诊于沈阳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肺炎”,给予莫西沙星0.4g每日一次静点,糖皮质激素每日2次(具体剂量不详)静点,疗程一周,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美卓乐80mg/d一周、40mg/d一周、24mg/d一周、8mg/d一周、4mg/d一周,后停用。
患者于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痰中无血丝、无臭味,伴低热,体温达37.5℃,逐渐出现双下肢肌无力及肌肉酸痛,复诊于沈阳某医院,仍诊断为“过敏性肺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沐舒坦”、“维生素C”等药物静点治疗,治疗过程中体温逐渐升高,最高体温达39.6℃,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至安静状态下即明显气短,并出现有眼干口干等症状,遂转入我院系统诊治。
既往史:3年前曾于某中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中药治疗后好转。
入院时查体:T:37.6℃,P:112次/分,R:32次/分,BP:110/70mmHg。口唇和四肢末梢发绀,呼吸急促,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弱,以双肺下明显,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纯,心率110bpm,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额外心音。躯干及四肢可见红斑、水肿,双手双足脱屑,周身皮肤粗糙,余未查及异常体征。
入院时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5%,血小板188×109/L,血红蛋白128G/L。动脉血气分析:pH 7.470、PaCO2 35.9mmHg、PaO2 46.0mmHg;ECG:窦性心动过速。肺CT(图1):双肺多发模糊斑片影和融合实变高密度影,散在磨玻璃密度小结节影。

图1 双肺多发模糊斑片影和融合实变高密度影,散在磨玻璃密度小结节影
入院诊断:1.间质性肺疾病;2.Ⅰ型呼吸衰竭
治疗经过及疾病变化:入院后予给予美罗培南
抗感染治疗,甲强龙80mg日一次静点。入院第三天(2011年2月17日),呼吸困难较前加重,不能平卧。查体:T:37.6℃,P:149次/分,R:40次/分,BP:110/60mmHg。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弱,以双肺下明显,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纯,心率149bpm,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额外心音。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9bpm。血气离子分析:(鼻导管吸氧5L/min)酸碱度7.452、二氧化碳分压35.9mmHg、氧分压31.1mmHg。肌钙蛋白I 0.10ng/ml。肌酸激酶:1930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41U/L。血沉:12mm/h。抗核抗体谱:ANA抗核抗体(+)1∶100,其余抗体指标未见阳性。免疫球蛋白A、G、M均正常、补体C3略低0.645g/L、补体C4 0.198g/L正常、C-反应蛋白偏高28.40mg/L、类风湿因子阴性。肺CT(图2)显示:双肺多发模糊斑片影和片状融合实变,散在磨玻璃密度和小结节影,融合成片,肺内病变迅速进展。

图2 双肺病变进展明显,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患者呼吸衰竭加重,病情危重,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甲强龙500mg冲击治疗。患者甲强龙冲击治疗3天的过程中,指脉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5%~85%之间,气短较前减轻,氧合稍改善,查体:双侧中下肺野出现湿啰音。甲强龙500mg用至第三天时,血氧饱和度可升至90%~95%,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此后逐渐下调甲强龙至120mg日2次静点,血氧饱和度安静时在95%左右,稍活动时在90%左右,呼吸频率28次/分,咳较多白痰,双肺底湿啰音较前略减少。相关化验回报:血气离子分析:(面罩吸氧10L/min)酸碱度7.478、二氧化碳分压35.5mmHg、氧分压90.9mmHg。肌钙蛋白阴性,肌酸激酶:1562U/L、肌酸激酶同工酶:54U/L,LDH:920U/L。此时患者状态允许进行进一步检查,故行唾液腺ECT(图3)检查,显示:双腮腺显影清晰,体积稍大,双颌下腺显影欠清晰。20分钟后给予VC刺激,双腮腺、颌下腺放射性未见明显消退;显影结束时,双腮腺、颌下腺、口腔内放射性较给予VC刺激后,未见明显改变,提示双腮腺、颌下腺功能受损。甲状腺摄取核素功能增强。行泪液分泌试验,显示双眼泪液分泌减少(小于5mm)。行肌电图检查,显示右肱二头肌肌源性损害。

图3 唾液腺ECT:给予VC刺激后,双腮腺、颌下腺放射性未见明显消退;显影结束时,双腮腺、颌下腺、口腔内放射性较给予VC刺激后,未见明显改变,提示双腮腺、颌下腺功能受损。甲状腺摄取核素功能增强
补充诊断: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继发可能性大),皮肌炎肺损害急性加重
入院第12天(2011年2月26日),下调激素至100mg日两次静点。患者病情好转,仍感活动后气短,无呼吸困难,夜间可平卧,无发热,咳嗽咳白痰,无咯血。查体:血氧饱和度维持于95%~100%之间,听诊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齐,双下肢水肿,双手双足脱屑及周身皮肤粗糙较前好转。复查相关化验指标回报:动脉血气离子:钾离子4.03mmol/L、酸碱度7.445、二氧化碳分压47.3mmHg、氧分压82.1mmHg、血氧饱和度96.4%。生化:ALB:29.2g/L、CK:758U/L、CKMB:40U/L,LDH:577U/L。
入院第17天(2011年3月03日),甲强龙减量为80mg日2次静点。患者病情较前进一步好转,夜间可平卧,无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较前好转,无发热,咳嗽白痰较前好转。查体:双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齐,双下肢水肿,双手双足脱屑及周身皮肤粗糙较前明显好转,肌肉无力较前好转。
入院第22天(2011年3月08日),甲强龙减量为每日120mg静点。化验:肌酸激酶:603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U/L,ALT:110U/L,AST:45U/L,LDH:488U/L。复查肺CT(图4):双肺病变明显吸收。治疗过程中出现声音嘶哑,行气管镜检查(图5),显示双侧声带及气管壁白色附着物,病理见气管黏膜组织内大量曲霉菌生长。给予12.5mg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

图4 大剂量激素治疗20天后,双肺内渗出病变较前好转

图5 气管镜检查:可见声门及气管壁白色附着物,见白色箭头所指,病理见气道黏膜组织内大量曲霉菌生长
此后,患者病情进一步稳定,至2011年3月15日,甲强龙减量为80mg日1次静点。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呼吸困难,查体:周身皮肤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双下肢无水肿,C-反应蛋白及肌酶谱恢复正常。于3月20日出院,院外定期复查,指导激素使用。
临床诊断:皮肌炎,皮肌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继发性干燥综合征,Ⅰ型呼吸衰竭,声带-气管侵袭性曲霉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