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如果肺部受累,可以出现干咳,重者出现气短。肺部的主要病理为间质性病变,部分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少数人可因此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科曾收治一名干燥综合征患者,其肺部受累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样渗出,现介绍如下。
女患,53岁,以“胸闷、气短、喘息4个月,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和喘息,活动后加重。偶有咳嗽,无咳痰,无咽痛,无发热及寒战。就诊于当地医院,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2个月来气短、喘息症状加重,伴有四肢无力,自觉口干、眼干,以及双手、足及肘部皮肤干燥。病来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饮食睡眠不佳,便秘,尿频,但否认尿急尿痛,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健康,无过敏史。
查体:T:36.4℃,P:60次/分,R:18次/分,BP:115/70mmHg,体重53kg。神清语明,步入病室,查体合作。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和四肢末梢不发绀,咽部无充血。颈软,气管居中,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甲状腺左叶可触及肿大结节,大小约2cm×2cm,Ⅰ度硬,与皮肤无粘连,移动度佳。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下野可闻及velcro音。心音纯,心率6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额外心音。腹平坦,柔软,肠鸣音3次/分,肝脾肋下未触及,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7×109/L;肺CT(图1):左肺上叶尖后段、上叶舌段及右肺中叶散在结节及条片状高密度影,双肺下叶背侧小叶间隔增厚,多发磨玻璃影及索条影,相互交织呈网格状改变,主要分布在胸膜下。

图1 左肺上叶尖后段结节及条片状高密度影,双肺下叶背侧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多发磨玻璃影及索条影,相互交织呈网格状改变
入院诊断:间质性肺疾病。
入院后给予患者N-乙酰半胱氨酸口服,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包括针对患者口眼及皮肤干燥症状,是否有干燥综合征,进行的检查。结果回报:抗核抗体系列:ANA(+)1∶100,抗SSA(+)、抗Ro-52(+)、抗SSB(+);肺功能测定: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管功能轻度减退,肺弥散量下降,肺泡通气量下降;唾液腺ECT显像:双侧腮腺、颌下腺摄取及排泌功能略受损;泪液分泌试验提示:左眼阳性(+)5mm/5min,右眼阳性(+)0mm/5min;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良性肿物;抗核抗体系列其他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改变。治疗方案为:泼尼松30mg日一次口服,并辅以制酸剂和钙剂,减少不良反应。出院时继续上述方案,每月激素减量5mg。出院3个月随访,患者口服泼尼松剂量已经降至15mg,无喘息症状加重,查体较前无明显变化。辅助检查:抗核抗体系列:ANA阳性(+)1∶100,抗SSA(+/-),抗SSB(+);肺CT显示(图2):双肺下叶胸膜下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影明显吸收,嘱其激素继续减量。

图2 双肺磨玻璃影及网格影明显吸收
然而,至4个半月时,患者气短症状再次加重,复查肺CT(图3):胸膜下再现磨玻璃阴影和索条网格影。患者再次入院,加用环磷酰胺控制病情,予0.2g隔日一次静点,共静点5次,并调整泼尼松用量至20mg/d。患者自觉气短症状较前缓解后出院。

图3 胸膜下再现磨玻璃阴影和索条网格影
出院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