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乙胺碘呋酮致药物性肺损伤
病例 乙胺碘呋酮致药物性肺损伤
作者
周晓明
案例诊断
胺碘酮相关性肺损伤
导读

胺碘酮是目前常用的一线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的作用确切,但临床中非常值得临床医生注意的是,该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高达40%~93%。胺碘酮相关肺毒性(amiodarone pulmonary toxicity,APT)是胺碘酮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然而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多存在心脏疾患,因而对于出现非特异性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不易引起医生重视,且肺部影像学表现易与肺部感染、慢性心功能不全等混淆,因而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病历摘要

男患,80岁,2011年12月26日因“反复活动后气短伴呼吸困难2月余,加重伴发热、咳嗽咳痰1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短,伴有呼吸困难,偶有胸闷,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后病情缓解。1周前患者在家中再次于活动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伴有发热,最高体温达37.8℃,无畏寒寒战,伴有大汗、乏力,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收入当地医院经抗感染等处理(具体不详)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心悸气短不能平卧,活动后有咳嗽咳痰,黄色黏痰,尿量较前减少。患者病来饮食睡眠欠佳,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高血压三十余年,规律服药,血压控制良好;冠心病史三十余年,9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置入术。

入院查体:T 36.0℃,BP 118/70mmHg,P 80次/分,R 19次/分,SpO294%,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急性病容,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发绀,扁桃体未见肿大,颈静脉无充盈,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听诊可闻及少量帛裂音,双上肺为著,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9×109/L,NE%:92.0%,LY%:4.1%,HGB:116g/L,PLT:382×109/L;肝肾功能、血清离子、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钠素(脑钠肽)、PT、APTT均正常;D-dimer 1474μg/L;尿常规:正常;痰细菌培养结果:呼吸道正常菌群生长;军团菌抗体IgG: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抗核抗体系列:阴性;IgA 6.15g/L(正常范围:0.97~3.2g/L),IgM 0.592g/L(正常范围:0.4~1.59g/L),IgG 17.90g/L(正常范围:6.95~15.15g/L)。肺CT示:双肺尖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和索条影,双肺多叶段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肺内见散在多发小囊性透光影(图1)。

图1 双肺尖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和索条影,双肺多叶段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肺内见散在多发小囊性透光影

治疗过程

入院诊断:气短原因待查,社区获得性肺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诊治过程:患者入院后先后给予其抗感染,利尿、扩血管及强心治疗,但咳嗽及气短症状改善均不明显。故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因心律失常间断服用胺碘酮十余年,2011年9月因心律失常再次服用胺碘酮,家属诉服用总量可达10g,目前每日剂量200mg,仍然服用中。鉴于患者长期服用胺碘酮病史,且经检查除外结缔组织病、过敏、感染及心功能等因素,故临床诊断为胺碘酮相关肺毒性。因患者目前呼吸道症状突出,且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无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故建议患者停用胺碘酮,并接受甲强龙40mg日一次静点,5天后序贯为口服美卓乐40mg日一次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日两次口服,出院时患者偶有间断咳嗽、咳痰,无发热,夜间可平卧休息。查体:双肺呼吸音清,仍可闻及少量帛裂音。呼吸科门诊随访肺功能及肺CT变化,逐渐调整激素用量。

最终诊断:胺碘酮相关性肺损伤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以“重症肺炎”为表现的药物性肺损伤 下一篇:病例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并发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