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老年女性,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休息好转,无下肢麻木,无大小便障碍。此后下腰部疼痛间断发作,症状同第一次,休息后好转。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加重,伴双下肢麻木疼痛,不能平躺及行走。于当地医院行CT及磁共振(MRI)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变,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L3-S1椎管狭窄,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女性,69岁,主因间断下腰部及右下肢疼痛5年,加重2个月入院。
(二)查体
患者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大腿外侧、小腿前内外侧、右足第2~5足趾及右足底略麻木,余感觉无明显异常。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0°),左侧阴性。
(三)辅助检查
术前磁共振(MRI)示:腰椎退行性变,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及突出,L4、L5椎体终板炎(图1)。

图1 术前磁共振(MRI)示 L3-S1椎间盘膨出及突出,L4、L5椎体终板炎
术前CT检查提示:腰椎生理曲度存在,稍侧弯。L4-S1椎间隙变窄,内可见真空征。L2-3、L3-4、L4-5、L5-S1椎间盘膨出,后缘压迫相应硬膜囊。L1-5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增生变尖(图2)。右侧L4-5椎间孔因骨质增生及椎间盘膨出变窄(图3)。各腰椎椎体小关节见骨质增生硬化(图4)。

图2 术前CT矢状位示椎体后方骨质增生明显

图3 术前CT轴位示L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骨化明显

图4 术前CT三维重建,腰椎多节段椎体小关节见骨质增生硬化
(四)术前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L3-5)。
(一)手术过程
全麻下行腰背部后正中入路L4-5椎间盘摘除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选择腰背部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两侧肌肉,暴露L2-5棘突,找到L3、L4、L5双侧椎弓根,给予置椎弓根螺钉,可见L4椎弓根处骨质增生明显,咬除L4棘突,使用超声骨刀及椎板咬骨钳咬除L4双侧椎板,减压L3-4、L4-5侧隐窝,探查L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骨化并粘连于硬膜,镜下仔细分离并切除之,可见L4-5后方骨赘增生严重,咬骨钳减压后可见硬膜膨隆,神经根无卡压,塑形钛棒并适当撑开L3-4、L4-5椎间隙,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严密止血后,逐层缝合。
(二)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下腰部疼痛缓解。复查磁共振(MRI)及CT示L3-4椎间隙后缘高度增加(图5),L3-4椎间盘较术前回缩,L4-5椎间盘切除彻底,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钉棒系统固定良好,腰椎曲度良好(图6、图7)。术后3个月复查磁共振(MRI)示硬膜囊无压迫(图8、图9),复查CT示腰椎生理曲度良好,椎体间隙高度良好(图10),钉棒系统位置良好,周围可见骨痂形成(图11)。

图5 术后磁共振(MRI)矢状位示L3-4椎间隙后缘高度增加
a. T1像;b. T2像

图6 术后CT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
a.矢状位;b.轴位

图7 术后三维重建

图8 术后3个月磁共振(MRI)示硬膜囊无压迫,腰椎生理曲度良好
a. T1像;b. T2像

图9 术后3个月磁共振(MRI)轴位

图10 术后3个月CT示椎体间隙高度良好

图11 术后3个月CT三维重建示钉棒系统位置良好,周围可见骨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