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胸椎管狭窄
病例摘要
患者中年男性,间断右腿疼痛2年,1天前不慎摔倒,后出现双下肢麻木伴无力,大小便功能未受影响,当地医院行磁共振(MRI)检查示T10-11黄韧带肥厚,相应节段椎管狭窄,后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胸椎管狭窄”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男性,50岁,间断右腿疼痛2年,摔伤后双下肢麻木、无力1天。
(二)查体
患者神清可语,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查体基本合作,双上肢肌力正常,T10-11棘突叩痛,腹股沟以下双下肢痛触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会阴区感觉减退,提睾反射未引出,肛门括约肌无力。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提示T10-11黄韧带肥厚,向前压迫硬膜囊及脊髓(图1),局部椎管狭窄(图2)。

图1 术前磁共振矢状位

图2 术前磁共振轴位
(四)术前诊断
胸椎管狭窄(T10-11)。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手术术式采用胸椎后路去椎板减压术。暴露T10-12胸椎棘突,咬骨钳咬除T11棘突及双侧椎板,显微镜下去除黄韧带,并从T11右侧椎板下取出2.0cm×1.0cm×1.0cm大小软骨化的韧带。减压后未见硬膜受压,硬膜搏动好。
(二)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双下肢无力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消失,术后1年会阴感觉恢复正常,下肢有力,复查磁共振(MRI)示椎管减压充分(图3),硬膜囊无明显受压(图4),脊柱未见后凸畸形。

图3 术后磁共振(MRI)矢状位示椎管减压充分,硬膜囊无明显受压

图4 术后磁共振(MRI)轴位示硬膜囊无明显受压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