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空洞(C3-C6)
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空洞(C3-C6)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合并脊髓空洞
病例摘要

患者老年女性,60岁,主因间断颈肩部疼痛30年,加重伴肢体麻木5年入院。患者30余年前生育后感左颈肩部胀痛,曾以风湿病口服药物对症治疗。5年前疼痛逐渐加重,夜间明显,休息及活动后可有缓解,同时出现左手指麻木感,此后麻木范围扩大至左上肢、右前臂、双侧足趾,左下肢偶有不自主抽动。查颈椎MRI,诊断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为求手术来我院就诊,以“腰椎退行性变”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老年女性,60岁,间断颈肩部疼痛30年,加重伴肢体麻木5年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脊柱生理曲度存在,颈椎活动度可,颈后无压痛,双侧耸肩对称,左上肢针刺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可,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阴性。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发现C3-4、C4-5、C5-6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C1-7脊髓空洞。(图1);颈椎生理曲度存在,C3-4、C4-5、C5-6椎间盘突出,C4-5后缘骨赘形成(图2)。

图1 术前颈椎磁共振显示C3-4、C4-5、C5-6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C1-7脊髓空洞

a.矢状位T2像;b.矢状位T1像;c.轴位 T2

图2 术前颈椎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存在,C3-4、C4-5、C5-6椎间盘突出,C4-5后缘骨赘形成

a.矢状位;b.冠状位;c.轴位

(四)术前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脊髓空洞症。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取右侧颈前横切口,长约7cm,术中辅助电生理监测。显露椎体前方,术中C形臂下确认节段,先分别切除C3-4、C4-5、C5-6椎间盘组织,硬膜囊彻底减压;然后在C4-5椎间隙内置入合适融合器(内置人工骨),再分别在C3-4、C5-6椎间隙内置入合适的动态稳定器,C形臂机下观察位置满意,在C4-5前方用4枚螺钉固定钛板。

(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肢体麻木缓解。复查颈椎磁共振(MRI)提示脊髓前方充分减压,脊髓空洞较术前略缩小(图3);术后颈椎三维CT示脊髓前方减压充分,骨赘消失,内置物位置满意(图4)。

图3 术后1周颈椎磁共振(MRI)显示脊髓前方充分减压,脊髓空洞较术前略缩小

a.矢状位T1像;b.矢状位T2像;c.轴位T2

图4 术后1周颈椎三维CT显示脊髓前方减压充分,骨赘消失,内置物位置满意

a.矢状位;b.冠状位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颈椎管狭窄(OPLL)(C2-C6) 下一篇:颈胸椎管狭窄(C5-7,T3-12)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