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青年女性,24岁,主因间断颈部疼痛6个月,加重伴四肢乏力1周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颈部疼痛,持续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无放射痛,夜间疼痛明显,当地医院考虑脊椎骨质增生,口服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1周前颈部疼痛加重,同时出现四肢乏力,胸部以下麻木感,右侧重,右手精细活动受限,右上臂抬举困难,当地医院颈椎磁共振发现椎管内占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椎管内占位病变”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青年女性,24岁,间断颈部疼痛6个月,加重伴四肢乏力1周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双肺呼吸音清,脊柱无畸形,双侧肋弓以下皮肤针刺痛觉减退,右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发现枕骨大孔区占位性病变,强化明显,考虑脊膜瘤可能(图1、图2),术前CT可见寰齿间隙增大,寰枢椎关节脱位(图3)。

图1 术前磁共振
a.T1像;b.T2像;c.强化像


图2 磁共振冠状位及轴位像

图3 术前CT
(四)术前诊断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C0-1),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寰枕融合。
(一)手术过程
患者取俯卧位,三钉头架固定头部,取颈后正中直切口8cm,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显露枕外粗隆,枕大孔后缘、C1-3棘突及两侧椎板,见C1后弓与枕大孔后缘融合,咬除右侧枕大孔后缘,显露局部硬膜,纵行剪开硬膜,见肿瘤位于脑干腹侧偏右,灰红色,质地软,血供中等,边界尚清,压迫脑干及脊髓,镜下全切肿瘤。脑干及脊髓保护完好,严密缝合硬膜,然后在C2两侧各置椎弓根万向螺钉1枚,共2枚,塑形两侧连接杆,用4枚枕骨钉将连接杆枕骨端固定于枕骨上,枕枢间撑开后固定C2螺钉顶丝,置横梁1套,固定满意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无活动性出血,皮下置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
(二)病理诊断
非典型脑脊膜瘤。
(三)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恢复好,肋弓以下麻木减轻,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复查颈椎磁共振(MRI)示肿瘤全切(图4);颈椎CT三维重建提示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图5)。

图4 术后磁共振(MRI)

图5 术后CT及三维重建
a、b. CT;c.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