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神经鞘瘤(多发)
神经鞘瘤(多发)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神经鞘瘤(多发)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5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前臂酸胀不适,此后症状间断出现,偶有疼痛感。3年前,右前臂后方出现逐渐增大的皮下肿物,质韧,活动度可,后于当地医院局麻下予以切除,考虑神经纤维瘤。5个月前患者右前臂疼痛加重,性质胀痛,持续出现,休息后略有缓解,与体位无明显关系。同时出现右手小指、环指、中指麻木感,持续出现,行颈部磁共振(MRI)检查,考虑C4、C7水平椎管内占位,颈椎间盘突出,遂为进一步治疗,于我院门诊就诊,以“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收入我科。

(一)病史

患者中年男性,主因右前臂酸胀不适感5年,加重伴疼痛,右手指麻木5个月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耸肩双侧对称有力,四肢活动正常,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全身感觉无明显异常,双膝踝反射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三)辅助检查

术前磁共振(MRI):C4-5脊髓左后、C6-7脊髓右后、T12-L1脊髓两侧、L5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多发团块状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较清楚,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管有效前后径在正常范围(图1、图2)。

图1 术前颈部磁共振(MRI)

a. T1像;b. T2像;c.强化像

图2 术前磁共振(MRI)轴位像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脊椎椎体及椎间盘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椎间隙宽窄一致。增强扫描示C4-5脊髓左后、C6-7脊髓右后、T12-L1脊髓两侧、L5椎管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团块状不均匀强化影(图3、图4)。

图3 术前磁共振(MRI)全脊髓强化像

图4 术前磁共振(MRI)冠状位

(四)术前诊断

多发椎管内占位性病变(C4,C7,T12,L5)。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全麻成功后,安置神经监测电极,患者俯卧位,取颈后正中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两侧肌肉,向两侧牵开,显露C5-7棘突及右侧椎板,C4-5棘突及左侧椎板。首先椎板咬骨钳咬开C4-5左侧部分椎板,悬吊硬膜后沿正中剪开,见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2.0cm×1.0cm×1.0cm,色灰白,质软,边界清楚,血供中等。完整切除肿瘤后,缝合硬膜。再用椎板咬骨钳咬开C6-7右侧部分椎板,悬吊硬膜后沿正中剪开,见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2.0cm×2.0cm×1.0cm,色灰白,质软,边界清楚,血供中等。完整切除肿瘤后,缝合硬膜。神经监测提示功能满意,神经根保留完好,逐层缝合肌肉、筋膜、皮下及皮肤。

(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GFAP(-);Olig-2(-);S-100(+);Vimentin(+);CK(-);EMA(-);Syn(±);NSE(-);Ki-67(局灶+2%);P53(-);NF(-);MBP(+);INI-1(+);Nestin(+);Ki-67(+3%);P53(-);3:Ki-67(+5-8%);P53(-)。

(三)病理诊断

(C4、C6-7椎管内)神经鞘瘤,伴有囊性变(图5)。

图5 (C4、C6-7椎管内)神经鞘瘤,伴有囊性变病理所见(HE染色×200)

(四)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右上肢麻木感较术前有所好转。复查磁共振(MRI)示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彻底(图6),脊髓膨隆良好(图7)。

图6 术后磁共振(MRI)示椎管内肿瘤切除彻底

a. T1像;b. T2像;c.强化像

图7 术后磁共振(MRI)轴位像示脊髓膨隆良好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COBB综合征合并严重脊柱侧弯(T2-11) 下一篇:神经纤维瘤病(C1-3)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