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脊髓内室管膜囊肿(T10-12)
脊髓内室管膜囊肿(T10-12)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脊髓内室管膜囊肿
病例摘要

患者中年女性,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或咳嗽时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伴右下肢肢体肌力减退,偶发行走时因右下肢无力而摔倒。此后患者腰背部疼痛逐渐加重,摔倒次数较前增多。近半年来,患者逐渐出现右下肢肌肉萎缩,右足轻度下垂。于当地医院行磁共振(MRI)检查:T10-12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行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女性,46岁,主因腰背部疼痛伴右下肢肌力减退3年余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肢体肌力Ⅳ级,右足背屈、外翻肌力较健侧减弱,肌张力不高,右小腿外侧皮肤针刺觉减退,右下肢膝腱、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征未引出。

(三)辅助检查

术前磁共振(MRI)示T10-12节段椎管内囊性占位病变,位于脊髓腹侧偏右,主体位于T11椎体后方(图1~图4)。

图1 术前磁共振(MRI)呈长 T1信号

图2 术前磁共振(MRI)呈长 T2信号

图3 术前磁共振(MRI)囊壁无明显强化

图4 术前CT定位

(四)术前诊断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T10-12)。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左侧卧位,安置神经监测电极,取T10-12后正中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两侧肌肉,向两侧牵开皮肤肌瓣,显露T10、T11、T12棘突及两侧椎板,铣刀铣下T11、T12棘突及两侧椎板,显露局部硬膜,正中剪开硬膜,显露脊髓,见脊髓右侧藏青色,张力较高(图5),拨开神经根,在张力最高处切开脊髓,见清亮透明脑脊液流出,未见明显囊壁组织,释放囊液后,脊髓张力下降,搏动良好,连续缝合硬膜,椎板复位,连接片及钛钉固定,逐层缝合肌肉、皮下及皮肤。

图5 囊肿位于脊髓右侧

(二)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腰背部疼痛较术前明显减轻,右下肢肌力较术前提高。术后复查磁共振(MRI)示囊肿明显缩小,无张力(图6~图8)。

图6  术后磁共振(MRI)T1像

图7 术后磁共振(MRI)T2

图8 术后磁共振(MRI)轴位像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脊髓内室管膜瘤(C4-6) 下一篇:脊髓内胶质肉瘤(C1-7)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