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脊髓内室管膜瘤(C4-6)
脊髓内室管膜瘤(C4-6)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脊髓内室管膜瘤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疼痛伴双手麻木,到当地医院行颈椎X线检查,考虑颈椎病,给予理疗1周无好转,颈部疼痛有所加重,行颈椎MRI及增强扫描示C4-7椎体平面脊髓内占位病变。患者1周前出现左下肢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颈椎管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中年女性,主要颈肩部疼痛伴双手麻木3个月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四肢活动正常,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手麻木,精细操作差,余感觉无明显异常,双膝踝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三)辅助检查

磁共振(MRI)检查:C4-6节段可见椎管内占位,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肿瘤两端可见低信号(图1~图3)。

图1 术前磁共振(MRI)T1像肿瘤呈等信号

图2 术前磁共振(MRI)T2像 肿瘤呈不均匀稍高信号,肿瘤上下两端可见“帽征”

图3 术前磁共振(MRI)强化像 肿瘤不均匀强化

(四)术前诊断

椎管占位性病变(C4-6)、脊髓空洞。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全麻成功后,安置神经监测电极,体位采取左侧卧位,选择颈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分离两侧肌肉,沿棘突将颈旁肌肉向两侧分离并牵开,将C4-6棘突及双侧部分椎板用铣刀铣下,可见硬膜膨隆,悬吊并正中切开硬膜,见脊髓肿胀,沿脊髓后正中沟切开脊髓,肿瘤位于髓内,灰红色,质地软,血供中等,边界尚清,与周围脊髓组织粘连,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缝合脊髓软膜并严密缝合硬膜,棘突、椎板复位、固定,后逐层缝合肌肉、筋膜及皮肤。

(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GFAP(+);Olig-2 (-);S-100 (+);Vimentin(+);EMA(少数+);NeuN(-);NF(-);Syn(部分+);NSE(灶状 +);Ki-67(+1-3%);P53(个别 +);MGMT(+);TOP0II(个别 +);EGFR(+);VEGF(-);GST(+);P21(-);Bcl-2(+);Bax(±);I DH-1(-);INI-1(+);P170-MDR(+);MMP-9(-);nm23(+);D2-40(+);MAP-2(+);CK(-);TTF1-8G7G3/1(-);TTF1-SPT24(-)。

(三)病理诊断

(C4-7髓内)室管膜瘤,部分细胞生长活跃,WHOⅡ-Ⅲ级。

(四)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病情恢复顺利,术后肢体麻木感明显减轻。术后1周复查磁共振(MRI)示肿瘤切除彻底(图4~图7)。

图4 术后1周复查磁共振(MRI) T1

图5 术后1周复查磁共振(MRI) T2

图6 术后1周复查磁共振(MRI)强化

图7 术后1周复查磁共振(MRI)冠状位

患者6个月后再次复查,四肢活动良好,感左上肢轻度麻木,复查磁共振(MRI)及强化,未见肿瘤复发,脊髓空洞较前明显缩小(图8~图11)。

图8 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MRI) T1

图9 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MRI) T2

图10 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MRI)强化

图11 术后6个月复查磁共振(MRI)冠状位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脊髓内室管膜瘤(C3-T2) 下一篇:脊髓内室管膜囊肿(T10-12)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