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6岁,因“阵发性左侧腹痛2日”于2011年7月6日入院。患者初次发作无诱因,呈牵拉痛,无明显放散,持续4小时自行缓解。次日再发,腹痛程度加重,自左侧腹部向右侧及全腹放散,伴大汗,恶心,先后予山莨菪碱5mg及哌替啶10mg后2小时疼痛缓解。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发现双侧髂动脉瘤,疑诊“髂动脉瘤先兆破裂”转入。发病后仅少量进食,尿量少,体重下降4kg。
既往史:6年痛风史,4年高血压史,1年半银屑病史,吸烟30余年,20支/d。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四肢及头部皮肤可见散在皮疹及脱屑,左侧季肋部压痛明显,范围局限,无反跳痛,左肾区叩痛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血沉48mm/h↑、C反应蛋白134mg/L↑、类风湿因子44.3IU/ml↑、肌酐123.1μmol/L↑、尿酸679.1μmol/L↑。
入院后经抗感染及降尿酸治疗,发作2次腹痛,性质如前,同时伴血压持续升高,最高190/100mmHg,体温升高,37.4~37.6℃,腹痛缓解期体温血压恢复正常。
腹部超声:左侧肾盂及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腹主动脉增强CT:腹主动脉下段扩张,腹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髂动脉瘤,左右侧动脉瘤外径分别为3.5cm和3.8cm,内径为2.7cm和2.9cm,瘤壁增厚,左侧输尿管向左移位,中段于左侧髂动脉瘤处局限性受压,与左侧髂动脉瘤外侧壁分界不清,左侧肾盂输尿管扩张,周围炎性渗出(图1,图2)。

图1 腹主动脉增强CT
双侧髂动脉瘤体扩张,血管壁增厚

图2 三维重建腹主动脉CT
双侧髂动脉多处扩张,最大管径超过腹主动脉
盆腔及腹膜后MRI:左侧输尿管壁增厚,周边显著渗出改变,自肾周至盆腔。腹主动脉下段及双侧髂动脉瘤。
最终诊断:炎性动脉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左侧输尿管不全性梗阻。
治疗:给甲泼尼龙40mg,1次/日口服治疗,服药24小时内仅发作1次腹痛,持续20分钟,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之后未再腹痛。激素治疗1周后开始合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750mg,2次/日。治疗20天后皮疹明显消退。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尿酸降至正常,肾功能恢复,MRI提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炎性渗出已吸收,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甲泼尼龙治疗,逐渐减量至5mg维持剂量,随访1年无腹痛,皮疹未复发,动脉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