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发热、消瘦伴下肢水肿4个月”于2012年7月17日入院。患者起病无诱因,发热以午后为著,体温最高38.9℃,伴食欲不振、消瘦、双下肢水肿,偶有腰部及髋骨处疼痛,4个月来体重减轻约10kg左右。无高热、寒战、咳嗽、咯血、盗汗,无胸痛、头痛及四肢骨痛,无恶心、呕吐、腹泻。当地医院诊断中度贫血(最低血红蛋白67g/L,红细胞计数低,余正常);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双下肺炎;胆囊息肉;双肾盂积水,给予输血、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无改善。2周左右血红蛋白可再次降至7g/L左右,且症状进一步加重,伴腹胀、食欲减退、心慌、气短,双下肢中度水肿。
既往史:发现前胸、后背粟粒样皮疹1年余,未治疗;2012年4月曾于交大二附院行上腹剑突下软组织包块(4cm×10cm)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腹壁纤维组织细胞及脂肪组织瘤样增生;高血压史10年,因血压偏低停药1年。有便秘病史2年余,长期服用泻药。2009年曾因腰椎间盘突出行腰椎椎板减压内固定术。
入院后查体:体温36.5~38.0℃,心率70~88次/分,血压110~126/60~70mmHg。贫血貌,前胸后背皮肤可见大量暗红色粟粒样皮疹,瘙痒明显,全身多处可触及大小不一皮下结节(如左侧锁骨上窝、双侧腋窝、右侧乳房外侧、前胸剑突下、肚脐周围,最大为右乳房外侧约4cm×5cm),质略硬,无压痛。皮下无出血及水肿,睑结膜苍白,眼睑无水肿;双肺呼吸音低,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无压痛,肠鸣音弱2~3次/分,双下肢膝部以下中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5.54×109/L,中性粒细胞0.753↑,红细胞2.93×1012/L↓,血红蛋白80g/L↓,余正常。
肝功能:ALT 6IU/L↑,AST 8IU/L↑,总蛋白46g/L,白蛋白27.9g/L↓。
肾功能正常;血钾3.1mmol/L↓,余电解质正常。
血沉99mm/h↑,C反应蛋白50.50mg/L↑。
体温大于38.5℃时血培养(-)。
结核系列:PPD、T-SPOT均阴性;血清(PCR)结核杆菌定量<500;风湿系列、自身抗体、ANCA、CCP、免疫球蛋白系列均阴性。
甲状腺功能八项:T3 0.75ng/ml稍偏低余各项正常。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电图大致正常。
心脏超声:高位乳头肌水平以下左室下壁波幅减低,左房左室大,心包积液(少量)。
胸部CT:下肺少许炎性改变。
骨穿活检提示:骨髓红系增生;骨髓细胞学:红系及巨核细胞系统增生。
腹部CT: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增厚,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增厚,心包积液,腹壁及腰背部皮下多个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图1)。

图1 腹部CT
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增厚,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增厚,腹壁及腰背部皮下多个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
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外间隙及大脑镰旁散在结节状强化灶,待除外转移(图2)?

图2 头颅CT
双侧大脑半球脑外间隙及大脑镰旁散在结节状强化灶
全身骨扫描:下颌骨、四肢长骨骨代谢活跃,代谢性骨病(图3)。

图3 骨扫描
下颌骨、四肢长骨骨代谢活跃
全身PET-CT检查:双侧腋窝、双侧乳腺、前胸、腹壁等部位多个疏松片状软组织病变,双侧下颌骨、锁骨胸骨、脊柱多个椎体及其附件、骨盆、双侧股骨头等多部位弥漫性成骨性病变,均呈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右心房、升、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病变,均呈葡萄糖代谢增高,均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图4)。

图4 全身PET-CT检查
双侧腋窝、双侧乳腺、前胸、腹壁等部位多个疏松片状软组织病变,双侧下颌骨、锁骨胸骨、脊柱多个椎体及其附件、骨盆、双侧股骨头等多部位弥漫性成骨性病变,双侧腋窝、双侧乳腺、前胸、腹壁、右心房、升、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均呈葡萄糖代谢增高
(剑突下腹壁包块)病理结果:(肌纤维)组织细胞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163(+)、CD68(+)、DES(-)SMA(+)、CD1a(-)、CD34(+)、S-100(-)、CD123(±)、Lys(+)、Ki-67增殖指数<5%,结合临床资料及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支持Erdheim-Chester病诊断(图5);基因突变检测:B-raf V600E突变。

图5 (剑突下腹壁包块)病理结果
(肌纤维)组织细胞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D163(+)、CD68(+)、DES(-)SMA(+)、CD1a(-)、CD34(+)、S-100(-)、CD123(+)、Lys(+)、Ki-67增殖指数<5%
诊断: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分型:组织细胞病分型中的Ⅱ型。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制订治疗方案:环磷酰胺0.4g静滴,1次/周,甲泼尼龙40mg静滴,1次/日,1周后改为口服32mg,1次/日;用药第3日,患者发热停止,食欲增加,连用1个月后,调整方案:环磷酰胺0.6g、1次/2周,甲泼尼龙32mg口服,1次/日,并逐渐减少激素用量至维持量;2012年12月来院复查:患者皮疹较前减轻,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7.8℃。复查PET-CT结果发现原有骨骼、软组织等病变缩小,脑组织、心脏、血管病变进展且出现新发病变;给予调整方案,选择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1次/2周,继续甲口服泼尼龙12mg/d。2013年5月再次就诊:患者仍反复发热、胃部不适等停药1个月;复查胃镜未见非朗格汉斯细胞浸润,给予加用干扰素,使用1周后因副作用较大停用,仍间断使用阿达木及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2014年5月我院复查:查体见皮疹消失、皮下软组织包块缩小,无发热,仍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较前加重,进食后出现胃痛、胃胀,消瘦明显。复查PET-CT提示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脑部病变进一步加重;根据本次复查结果,院内再次会诊后,给予甲泼尼龙8mg 1次/日口服,阿达木间断使用。目前正在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