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9岁,因 “发热、关节酸痛3个月,发现左腋下包块半个月余”于2010年5月5日入院。患者近3个月来间断低热,自测体温37.5~37.8℃,发热无明显时间规律性,发热期间患者出现四肢大关节酸痛,伴体重下降3kg,无夜间盗汗,无关节肿,无皮疹等症状,间断自服板蓝根冲剂。半个月前洗澡时无意中摸到左腋下一包块,无压痛、红肿,活动度尚可,无头痛、头晕,无胸痛、胸闷、咳嗽、咳血丝痰、心悸、气促、声嘶等症状,外院胸部核磁共振(MR)示肺内结节,考虑肺癌并肺内、双侧腋窝、右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B超示左侧皮下软组织内实质性欠均匀性病灶,左侧腋窝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3.1cm×1cm),为进一步诊治收入。
既往史:高血压史10余年,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15年。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家族肿瘤病史及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8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7/69mmHg。营养稍差,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右侧锁骨上可触及散在多个绿豆至黄豆大淋巴结,左侧腋窝可及1个3cm×1cm淋巴结,右侧腋窝可及1个1.5cm×1cm淋巴结,质软,边缘光滑,活动度好,均无压痛、红肿,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结节,胸廓对称,呼吸音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无叩击痛;双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压痛明显,局部皮温稍高,无明显红肿,未见杵状指(趾)。
入院诊断:发热、肺部阴影原因待查,考虑风湿性疾病、肺癌、结核病、淋巴瘤可能。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糖、肾功能正常。
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147U/L↑,血清总蛋白60g/L,白蛋白31g/L,其他正常。
EB病毒抗体:(+)。肝炎抗体、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红细胞沉降率(ESR)51mm/h↑,C反应蛋白(CRP)137mg/L↑。
风湿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均阴性。
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45μg/L。
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PPD)5U皮试(-)。
胸部CT考虑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双肺多发小结节,纵隔、双腋窝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图1)。

图1 肺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灶,大小约为2.5cm×2.1cm,平扫密度均匀,CT值约为35HU;增强扫描后呈均匀强化,CT值约为67HU,病灶边缘毛糙,可见细短毛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①左肺下叶软组织肿块伴左肺下叶前段结节灶、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及双肾上腺结节,病变组织葡萄糖代谢摄取增高,考虑左下肺癌并多发转移病变(图2);②纵隔、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稍肿大伴葡萄糖代谢轻度增高,不排除转移性病变。

图2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 F-FDG)PET/CT显像
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灶局部葡萄糖代谢局部均匀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约为8.4
纤支镜示左下肺叶基底段支气管轻度炎症,未见肿瘤性改变。骨髓活检示增生活跃,偶见分类不明细胞。
入院后主要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并完善辅助检查,5月11日行左侧腋窝淋巴结活检术,示反应性增生(图3)。

图3 左侧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
灶性的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并散在R-S样大细胞 HE染色 (×400)
5月15日经皮肺穿刺病灶活检病理结果(图4、图5):肺泡间隔增宽,肺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组织增生并浸润血管壁,可见双核、多核或R-S细胞样细胞,诊断考虑淋巴瘤样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示非典型淋巴细胞为B细胞,且原位杂交EBERs(+),CD20(+),CD30(+),CD15(+)。病变符合淋巴瘤样肉芽肿 (LYG),Ⅱ~Ⅲ级。

图4 经皮肺穿刺病灶活检病理
肺组织见大量淋巴组织增生并浸润血管壁,伴局灶变性坏死,浸润的淋巴样细胞体积中等至大,核形态不规则,可见核分裂,并可见组织细胞、浆细胞浸润 (HE染色,A×400,B×40)

图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CD20 SP染色;B.原位杂交EBERs阳性
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病。
患者于2010年5月27日开始行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共6个疗程。2个疗程化疗后复查CT示化疗后改变,病灶较前缩小(大小约1.1cm×1.0cm),评价为完全缓解(CR)。3个疗程化疗后曾因Ⅲ度骨髓抑制住院治疗1次,余无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