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5岁,因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半个月”于2012年6月25日入院。入院半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每日呕吐10余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痛为阵发性剑突下疼痛,出现时间无明显规律,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可逐渐缓解,每日腹泻数次至十余次,为黄色糊样便。无反酸、烧心,大便无黏液及脓血,无里急后重。起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差、睡眠差,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目前规律使用胰岛素降血糖治疗。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T 36.8℃,P 98次/分,R 20次/分,BP 100/65mmHg。全身淋巴结未扪及。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平坦,腹壁柔软,剑突下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余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 (趾)。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9.9×109/L,中性粒细胞49.0%,嗜酸性粒细胞25.8%↑。
大小便常规无异常。
血沉112mm/h↑。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蛋白、凝血常规均正常。
心电图示:ST-T改变。
考虑急性胃肠炎,给予奥美拉唑、磷酸铝凝胶制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同时给予调节肠道菌群、对症止泻以及补液等治疗。患者症状无改善。3天后复查血常规仍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为23.7%)。完善胃镜检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 (图1)。病检结果回示:胃黏膜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图2)。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活检术检查,骨髓片及血片结果示:骨髓象及血象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改变。血FIP1 L1/PDGFα基因阴性,不支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图1 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

图2 病理:胃黏膜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给予泼尼松片50mg治疗,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将泼尼松片减量为30mg,复查血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67.8%,嗜酸性粒细胞3.7%,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泼尼松片治疗,每周减量5mg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