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5岁,因“乏力2个月余,间断腹痛、呕吐20余天,加重半天”于2013年7月17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下降,血红蛋白88g/L,血清铁5.34μmol/L,铁蛋白11.2ng/ml,转铁蛋白263mg/dl,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升高;便OB(-)×3次;胃肠镜检查示:胃多发息肉(钳除)、慢性胃炎、食管裂孔疝、结肠息肉。口服琥珀酸亚铁(速立菲)治疗1周后因胃部不适停用。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脐周隐痛,伴恶心、曾呕吐2次胃内容物,仍有排便排气,症状可自行缓解。入院当天中午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腹痛,较剧烈,伴恶心,呕吐一次胃内容物后腹痛明显缓解,无腹泻、发热、胸闷、胸痛,血WBC 7.4×109/L,GR 66.8%,Hb 76g/L,网织红细胞2.17%,MCV、MCHC正常;血淀粉酶正常,TNT(-);腹B超:胆囊稍小,未见结石,胆管无扩张,胰腺显示不清。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起病以来体力下降,食欲不佳,食量少,大便1次/日,量少、颜色偏黑,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4kg。
既往史:有高血压、冠心病PCI术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重度主动脉瓣钙化及狭窄)、陈旧性肺结核、糖耐量减低、血脂异常、脂肪肝、肝囊肿、食管裂孔疝、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息肉钳除术、结肠息肉钳除术、十二指肠憩室、甲状腺双叶实性结节、双肾囊肿、颈椎病、胸腰椎骨关节病、腰椎间盘膨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史,曾行双眼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近2~3个月全身散在皮疹伴水疱,拟诊“大疱性类天疱疮”予“派瑞松”外用后好转。有青霉素过敏史。平时不偏食,不嗜饮浓茶。
入院查体:T 36.5℃,P 68次/分,R 20次/分,BP 137/61mmHg,神志清,精神差,贫血貌,皮肤见散在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未闻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脐周、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未及包块,墨菲征(-),肠鸣音活跃,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1.腹痛待查;2.缺铁性贫血;3.既往疾病。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5.94×109/L,中性粒细胞69.6%,血红蛋白75g/L↓,网织红细胞2.56%,MCV、MCHC正常。
尿常规正常。
多次查便潜血(-)。
血沉23mm/第一小时。
血生化:ALT 13U/L,AST 13U/L,TBIL 4.77μmol/L,白蛋白37.02g/L,肌酐66.7μmol/L,尿素氮6.3mmol/L,尿酸298.7μmol/L,CK 54U/L,LDH 103U/L,钙2.13mmol/L,磷1.25mmol/L,钠124~134mmol/L,氯85~97mmol/L,钾4.32mmol/L,淀粉酶(-),总胆固醇3.7mmol/L,甘油三酯1.27mmol/L。
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
贫血相关检查:血清铁2.82μmol/L↓,铁蛋白11.0ng/ml↓,转铁蛋白238mg/dl,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均高于正常值。
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99、CA72-4、CYFRA、SCC、NSE均正常,PSA稍增高。
免疫相关检查:血 IgA、IgG正常,IgM30.4mg/dl↓,补体 C3、C4、类风湿因子、ASO、CRP均正常,血清β2-MG 2.68 mg/L↑。
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丙肝抗体、HIV抗体及梅毒抗体均阴性;TB-SPOT(-)。
自身抗体:ANA 1∶40(+)胞浆型,ANCA(-),桥粒芯蛋白1抗体(+),桥粒芯蛋白3抗体(-),BP180抗体(-)。
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中均未检出M成分。
超声心动图:重度主动脉瓣钙化,中度主动脉瓣狭窄。
骨髓涂片:缺铁性贫血。骨髓活检:未见肿瘤。
入院后恶心、呕吐、腹胀加重,应用通便药每天大便1~2次,血清白蛋白略有下降最低32.1g/L,血钠最低降至120mmol/L,血氯85mmol/L,予半流质饮食、补液、通便、输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每天补充氯化钠总量(口服和静脉)最多达21g/d,血钠可升至131mmol/L,输血后血红蛋白升至108g/L。
2013年7月16日腹部CT示右中下腹部小肠聚集,管壁增厚,管腔扩张,伴相应肠系膜增厚模糊及肠系膜右侧结肠旁沟多发淋巴结。
2013年7月19日PET-CT示左侧中腹部小肠肠壁明显增厚,代谢活性显著增高,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大;小肠病变周围小淋巴结,代谢活性未见明显异常,不除外淋巴瘤累及;腹腔右侧及盆腔右侧各一肿大淋巴结,代谢活性增高,淋巴瘤累及可能。
2013年8月1日消化道造影:右上腹部空肠上段见长约6.4cm充盈缺损区,局部肠管僵直,蠕动消失,黏膜皱襞破坏,肠壁边缘不整、毛糙,可见不规则龛影。钡剂通过尚顺利,未见有明确梗阻征象,考虑恶性肿瘤(小肠淋巴瘤或小肠癌)。
2013年8月13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少量腹水,未见种植结节,见多个小肠憩室,距屈氏韧带50cm发现小肠病变,约3cm×3cm×5cm,包膜完整,无破溃,系膜有肿大淋巴结,肿瘤近端小肠轻度扩张,肠壁水肿增厚,决定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小肠一段长30cm,病变处见一缩窄型肿物,大小7cm×3cm×3cm,环绕肠壁一周,肿物处黏膜糜烂,切面灰白灰黄,质韧,可见出血,侵及肠壁全层,达外周脂肪。肠周找到淋巴结20枚,长径0.1~1.5cm。
病理诊断:小肠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高度侵袭性。肿瘤组织侵及肠壁全层达外周脂肪组织,双侧切缘未见肿瘤,淋巴结未见肿瘤累及(0/20)。免疫组化:CD117(-),CD34(血管+),Ki-67(90%+),AE1/AE3(-),Vimentin(++),SMA(-),Desmin(-),CD3(小淋巴细胞+),CD20(+++),CDX-2(-),Villin(-),MUM1(-),CD10(++),Bcl-6(+++)。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低钠低氯缓解,拟择期化疗。
2013年10月出现梗阻性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总胆红素最高77.3μmol/L,结合胆红素72.3μmol/L。墨菲征(+)。腹部B超提示胆囊增大,胆总管增宽。PET-CT提示盆腔、腹腔、胸壁、双肺、双肾均有高代谢结节影。考虑梗阻性黄疸与肿瘤组织压迫胆道及胆总管下段结石梗阻均有关,鉴于淋巴瘤病情进展迅速,于2013年10月19日、2013年11月11日、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23日行4程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泼尼松)方案化疗。化疗期间曾出现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并发热,予积极抗感染、升白细胞、纠正贫血等治疗。化疗4程后全面评估:化验检查正常。全身多发代谢活性增高灶大部分消失或代谢活性减低,提示病情明显缓解。
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行第5~8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
目前患者淋巴瘤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好。门诊给予白介素-Ⅱ增强免疫、抗肿瘤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