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恶心、呕吐、上腹痛18天,少尿3天”入院。发病当天患者血淀粉酶2665U/L,脂肪酶40745U/L,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均升高11倍以上,腹部CT提示急性胰腺炎,给禁食水、抑酸、抑制胰酶分泌、哌拉西林钠抗感染以及保肝、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腹痛逐渐缓解,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治疗11天后开始进食流质。病程第14天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及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咖啡样,伴有一过性右侧偏身运动障碍,颅脑CT提示双侧基底节、半卵圆中心脑梗死及软化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萎缩。血尿淀粉酶均再次升高,血尿素氮20mmol/L,肌酐404μmol/L。病程第15天出现尿量减少,尿素氮26mmol/L,肌酐514μmol/L,考虑急性胰腺炎、急性肾损伤、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脑梗死,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次,抗感染、抑酸、抑制胰酶、硝普钠降压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史20年,口服拜新同维持血压140~150/90~100mmHg;胆结石病史15年,稳定;陈旧脑梗死病史12年共3次,遗留进食呛咳、语言表达不流利;糖尿病史8年,间断服拜糖平及二甲双胍,空腹血糖4.5~5.6mmol/L;1年前查体发现血肌酐120μmol/L。
入院查体:T 36.4℃,P 102次/分,RR 24次/分,BP 200/90mmHg,神志清,精神差,高枕卧位,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痰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HR 102次/分,律不齐,可及期前收缩三联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墨菲征阴性,双下肢不肿。
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88.6%↑,血红蛋白127g/L。
血生化:尿素氮16.4mmol/L↑,肌酐501.6μmol/L↑,钠133mmol/L,钾4.8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0.3mmol/L↓;NT-proBNP 5500ng/ml↑,肌钙蛋白I 0.01ng/ml;谷丙转氨酶73.7U/L↑,谷草转氨酶25.1U/L,总胆红素46.9μmol/L↑,结合胆红素41.9μmol/L↑。
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凝血功能:D-二聚体2.1mg/L↑,PT 20.6秒↑,APTT 51.2秒↑,纤维蛋白原3.876g/L。
总胆固醇3.40mmol/L,甘油三酯1.6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8%↑。
便潜血(++++)。
尿常规:比重1.015,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0.912g(0~30mg/d)。
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心脏彩超:左房内径36mm,左室舒张末内径51mm,左室收缩末内径28.3mm,射血分数51%,心包积液(少量)。
诊断:1.重症急性胰腺炎;2.急性肾损伤;3.V型心肾综合征;4.代谢性酸中毒;5.上消化道出血;6.急性脑梗死;7.陈旧性脑梗死;8.高血压3级(极高危);9.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10.胆囊结石。
给予禁食水、抑酸、抗感染以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2天后开始进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肠内营养剂鼻饲。
入院血压高,给硝普钠持续静脉泵入降压,恢复进食后加用硝苯地平30mg每日1次口服降压并逐渐将硝普钠减量停用。
监测PT和APTT进行性延长,PT最长64.1秒,APTT最长77秒(入院第9天),考虑与肝功能异常及禁食导致的维生素K缺乏有关,给维生素K1 10mg/d肌内注射后PT和APTT逐渐正常。
入院后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尿量最少时270ml/d,伴有呼吸急促、不能平卧,给血液透析治疗3次以及间断静脉注射速尿(40~60mg/d)利尿,尿量仍少且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调整利尿方案为速尿20~30mg/h持续静脉注射,并间断给100~200mg静脉注射(每日使用速尿560~1420mg),联合多巴胺1μg/(kg·min)持续静脉点滴,患者每日尿量逐渐增多至>1000ml,利尿剂逐渐减量停用。因血肌酐逐渐升高至1085.2μmol/L,行血液透析3次(2小时/次)后血肌酐逐渐下降,呼吸困难症状逐渐缓解。住院期间患者二氧化碳结合力最低16.7mmol/L,间断给予碳酸氢钠100~150ml共4次静脉滴注,伴随着尿量的增加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恢复正常(利尿治疗、肾功能、内环境情况详见图1及表1),可能与解决了肾小管酸中毒有一定关系。

图1 肌酐、透析、速尿使用及尿量
表1 肾功能、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透析、速尿使用及尿量情况

续表

住院第26天时全天尿量1600~2800ml,血肌酐降至203.2μmol/L,内环境稳定,酸中毒纠正,转氨酶及胆红素均降至正常,出院。
3个月随访:出院后一直服用拜新同30mg/d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复查心肾功能正常,内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