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老年胃泌素瘤肝转移、肝性脑病一例
老年胃泌素瘤肝转移、肝性脑病一例
作者
曹久妹,赵咏桔
案例诊断
肝性脑病,胃泌素瘤肝多发转移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8岁,因“发现胃泌素瘤肝多发转移7年,四肢不自主抽搐5年加重1周”于2010年8月20日收入院。

患者2003年4月因“黑便及中上腹隐痛不适2个月”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霜斑样溃疡,降部较大溃疡形成”。当时血清白蛋白:26g/L(正常值35~50g/L);血电解质正常。因与常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显不同,考虑患者非单纯的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查腹部B超:肝内多发性实质性占位(性质待定)。上腹部CT增强结果提示胰尾肿块,肝脏多发病灶。拟诊为胰尾恶性胰岛细胞瘤伴肝内多发转移灶,腹膜后未见异常增大的淋巴结。肝脏穿刺病理结果:见肝脏组织及异常组织,后者细胞质丰富,嗜酸,核圆形,大小较一致,部分呈索状或梁状排列,细胞核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血管丰富。异常组织为少量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考虑肝内有内分泌细胞,不排除胰腺恶性肿瘤转移。血清胃泌素(RIA法):95pg/ml(正常值<100pg/ml)。胃泌素促发试验阳性:血清胃泌素升高达138pg/ml。明确诊断为“胃泌素瘤肝多发转移”。予以抑酸[奥美拉唑(奥克、洛赛克)、雷尼替丁]治疗,患者黑便消失。复测胃泌素降至60pg/ml。出院后予醋酸奥曲肽50μg皮下注射,每日2次,多次复查胃泌素基本正常,波动于60~100pg/ml之间。期间未经常查血电解质,患者未再出现黑便。约1年后胃泌素值逐渐升高,患者常觉乏力伴肝区不适,明显消瘦,患者一度加用中药保肝治疗,至2006年5月(3年后)因乏力、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及胃泌素升高达240pg/ml,遂换用长效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微球(善龙,每支20mg)每4周皮下注射一支,患者腹部症状缓解,胃泌素也下降至60pg/ml以下,此后一直随访胃泌素值,在刚注射醋酸奥曲肽微球后几日测血清胃泌素多可降至100pg/ml以下,接近下一次注射周期时测胃泌素则往往升高至150pg/ml左右。患者于2008年7月因胃泌素再次升高达300pg/ml,遂加用奥克1片治疗,多次测胃泌素波动于60~150pg/ml左右。当时患者经常有双腿不自主抽搐,未予进一步检查,期间有低血钾:血钾3.0~3.5mmoL/L,口服氯化钾低血钾容易被纠正,血钙正常在2.20~2.45mmoL/L左右,但是当时考虑患者长期卧床静养,遂给予补碳酸钙维生素D3 0.6g/d治疗。患者双腿不自主抽搐(扑翼样震颤)症状并无改善,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2009年8月患者胃泌素测值已达700pg/ml以上,肝功能提示白蛋白偏低,肝脏酶学指标基本正常,除继续用醋酸奥曲肽微球外,奥美拉唑由1片每日1次,加量为1片,每日2次,并定期输注人血白蛋白,监测血清胃泌素波动于90~300pg/ml。2010年初再次因乏力、腹胀及双腿不自主抽搐入院,查胃泌素345pg/ml;垂体磁共振增强提示:垂体强化欠均匀,微腺瘤待排除;未见脑部有异常病变(推测应该排除脑转移)。同时患者一直存在低蛋白血症、腹水及盆腔积液。

于2010年6月患者出现胡言乱语,日夜颠倒。考虑合并肝性脑病,查血氨127moL/L,予乙酰谷酰胺,门冬氨酸鸟氨酸降血氨治疗,症状缓解出院。7月中旬因行动迟缓、乏力明显及四肢不自主抽搐加重再次收住院,当时查体:肝区膨隆,肝肋下平脐,质硬,有触痛,脾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扑翼样震颤阳性。予降氨保肝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每日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降血氨。

于2010年8月下旬患者出现四肢不自主抽搐加重,予降氨、保肝、利尿、升白蛋白治疗,但患者病情逐渐恶化,于2010年9月4日出现昏迷,呼之不应,经积极救治无效,于9月12日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死亡原因:1.肝性脑病;2.胃泌素瘤肝多发转移。

该患者病程中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治疗及血清胃泌素水平归纳见表1。

表1 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胃泌素及主要治疗及疾病转变

病例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以DIC为首发表现的老年胃印戒细胞癌一例 下一篇:老年患者胆管-支气管瘘一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