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94岁,因“血便1天”于2013年1月8日入院。入院前1天家属为患者翻身拍背时,发现其解出少量暗红色血便,量约200ml,两小时后翻身时再次解暗红色血便200ml,伴较多黏液,测患者心率增快,面色苍白,急查大便常规示隐血(+),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病史,且患者长期卧床。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腹平软,全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6次/分。肛门指诊未触及异物。
初步诊断“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予禁食水、奥美拉唑抑酸、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思密达止泻等治疗。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2.49×109/L↑,中性粒细胞83.31%↑,红细胞4.66×1012/L,血红蛋白140g/L,血小板164×109/L。
肝功能:白蛋白25g/L↓,总蛋白56g/L,总胆红素9.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U/L。
大便常规:黄色稀便,未见白细胞,潜血(++)。
肾功能、电解质、肌钙蛋白、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等均在正常范围。
因白细胞偏高,考虑同时伴有肠道感染,加用环丙沙星口服抗感染治疗。患者仍有便血,无明显腹痛,肿瘤标志物及肛门指诊未见明显异常,为明确病因,行肠镜检查提示:缺血性肠病(图1)。继续给予禁食、补液等治疗,数天后,患者停解血便,便常规隐血(-)。

图1 电子结肠镜镜下所见
横结肠处黏膜充血、水肿、粗糙、血管纹理不清及有息肉,有浅表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诊断为缺血性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