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94岁,因 “间断腰背疼痛3年”于2012年5月入院。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问卷结果为阳性,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为-5.4,患者2年前右腕部脆性骨折,以老年骨质疏松症收入院。
既往史:冠心病史35年;2型糖尿病史33年;高血压史3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20年;否认消化道疾病史;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既往最高身高159cm。
个人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长期饮咖啡史等。
月经婚育史:14(4~6)/28~30(56)。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P 67次/分,BP 122/58mmHg,身高155cm,体重67kg,BMI 27.79kg/m2,神志清,精神好,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7次/分,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脊柱无畸形,脊柱及旁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皮质醇(8:00、16:00)、抗核抗体谱和类风湿因子、肿瘤系列均未见异常。
肾功能:尿素氮6.5mmol/L,肌酐67μmol/L,肌酐清除率48.04ml/min。
性激素:泌乳素未见异常,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黄体酮、雌二醇提示处于绝经期。
血碱性磷酸酶(AKP)80U/L,血钙2.19mmol/L,血磷1.20mmol/L,
骨标志物:25羟维生素D(25OHD)8.58ng/ml↓,β胶原降解产物1.08ng/ml,N-端骨钙素未见异常。
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表1,表2)。
表1 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变化

表2 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髋部骨密度变化

甲状旁腺超声、PET-CT全身检查显像均未见异常。
腰椎MRI(图1):L2~L3、L3~L4、L4~L5、L5~S1椎间盘突出,L4、L5退行性改变,无压缩性骨折。

图1 腰椎MRI
L2~L3、L3~L4、L4~L5、L5~S1椎间盘突出,L4、L5退行性改变,无压缩性骨折
入院诊断:1.老年骨质疏松症;2.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Ⅲ期);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4.高血压(3级,极高危);5.腰椎间盘突出症。
结合患者病史和辅助检查并分别与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鉴别后按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给予调整生活方式,进食富含钙的均衡膳食,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跌倒、加强自身保护措施;给予补充钙剂(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片600mg每日1次)和活性维生素D(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每日1次),加用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经上述治疗后,腰背部疼痛缓解,骨代谢指标改善,骨密度增加(见表1,表2)。2012年5月29日和2013年6月26日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42%,0.44%)。1年后复查:AKP 53U/L,血钙2.44mmol/L,血磷 0.87mmol/L,肌酐清除率为55.20ml/min,25OHD 28.83ng/ml,β胶原降解产物0.19ng/ml。糖化血红蛋白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