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4岁,因“咳嗽、咳痰1周,加重伴气促、心悸2天”于2012年11月30日入院。患者于受凉后起病,白痰,量不多,稍黏,自服感冒药无明显改善。2天前咳嗽、咳痰加重,伴心悸、胸闷,休息时亦感气促,下肢水肿,尿量约减少1/4,血白细胞8.75×109/L,中性粒细胞75.91%,肺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影,以“肺部感染”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正常,小便量减少,体重增加 (具体不详)。
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最高185/100mmHg,口服“替米沙坦80mg 1次/日、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1次/日”,血压150~160/8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无烟酒嗜好。
入院查体:T 36.2℃,P 110次/分,R 30次/分,BP 160/94mmHg。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及哮鸣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3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无向他处传导,脉搏短绌。阴囊水肿,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血生化:肌酸激酶同工酶24.6U/L,肌酸激酶153U/L,乳酸脱氢酶209U/L,谷草转氨酶47U/L,TnI 0.015ng/ml,TnT 31.7pg/ml,NT-proBNP动态变化(图1)。

图1 NT-proBNP变化趋势图
凝血功能:D-二聚体1.04μg/ml↑,余正常。
动脉血气:pH 7.409,PCO2 40.8mmHg,PO2 87mmHg,SpO2 97%。
ANA(抗核抗体)、TORCH全套:(-)。
心电图:心房颤动,左室高电压,ST-T改变,心率130次/分。
冠状动脉CTA:①左前降支近段一心肌桥,管腔未见明显狭窄;②主动脉窦多发小点状钙化斑。
超声心动图(图2):全心扩大伴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左室壁增厚,升主动脉增宽(39.8mm)并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Ⅱ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Ⅱ+度),三尖瓣反流Ⅱ+度伴中度肺动脉高压(57mmHg)。

图2 超声心动图变化趋势
动态心电图:心房纤颤(最长间歇2.3秒),偶发双形性室性期前收缩(6次/24小时,占0.01%),ST段压低,一过性T波低平,(平均心率68次/分,最慢心率41次/分,最快心率106次/分)。
肺部+头颅CT:①脑萎缩;②左房室增大;③双肺多发斑片状影,考虑炎症;④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功能Ⅲ~Ⅳ级;2.肺炎;3.高血压,高血压心肌肥厚。
入院后予抗感染、化痰、平喘、利尿及降压等治疗,咳嗽、咳痰好转,气促较前改善,水肿较前明显消退,仍为房颤心律,心率90~100次/分。入院第4天心率125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杂音较前明显,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并出现海鸥音,予比索洛尔控制心率,因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
因环境变化及精神紧张于入院第5天凌晨发生夜间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半卧位或坐位减轻,伴大汗淋漓,咳嗽、咳痰较前加剧,无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予加强利尿等处理后症状无改善,NT-proBNP升高至2511pg/ml,UCG:全心扩大伴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明显减退(LVED 68.6mm,LVES 56mm,LVEF 37%)(图2),二尖瓣关闭不全 (反流Ⅱ+度),考虑急性左心衰,暂停比索洛尔,并予呋塞米120~160mg/d强化利尿,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等处理后,患者气促明显缓解,可平卧休息。
2012年12月6日 (入院第6天):心脏杂音较前减小,未闻及海鸥音,水肿完全消退,并可下床活动、如厕。此后逐渐减少利尿剂用量,一周内维持负平衡500ml/日左右;2012年12月10日复查NT-proBNP降至489pg/ml;次日复查UCG显示LVED 67.8mm,LVEF 43.7%二尖瓣关闭不全 (反流Ⅰ度)(图3)。逐渐加用比索洛尔2.5mg每日1次,并增加坎地沙坦8mg每日1次等药物,继续使用螺内酯、地高辛等治疗,低分子肝素钙逐渐过渡为华法林抗凝,控制INR在2.0左右。病情逐渐改善,走缓坡约1000米无气促,随后分别逐渐增加比索洛尔剂量达5mg每日2次,坎地沙坦8mg每日2次,血压140~150/70~80mmHg,心率60~70次/分。

图3 2012年12月11日超声心动图
左室肥大伴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退(Lved 67.8mm,Lves 52.7mm,LA:44.1mm,EF 43.7%),二尖瓣后叶瓣环钙化伴反流Ⅰ度,主动脉硬化(Ao:31.0mm),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Ⅱ度),三尖瓣反流Ⅰ度伴肺动脉高压(轻度,35mmHg)
46天后出院,嘱患者注意低盐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建议继续托拉塞米、吲达帕胺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坎地沙坦、螺内酯、华法林、比索洛尔等治疗,2周1次门诊随访,每月查1次INR。在达干体重后托拉塞米逐渐减量为5mg 2次/周,根据每天体重和症状调整利尿剂使用频率。
患者坚持每天服用上述药物,症状逐渐消失,目前能自如上下7层楼,复查NT-proBNP 965pg/ml,UCG示左室内径逐渐减小,射血分数逐渐恢复正常(EF 66.9%,图2,图4);每月监测INR在2.0左右。

图4 2013年7月12日超声心动图
左房室增大,左室壁增厚,右房增大(Lved 60.1mm,Lves 37.4mm,LA:40.5mm,EF 66.9%),主动脉硬化(Ao:30.3mm),主动脉瓣钙化并反流Ⅱ度,二尖瓣后叶瓣环钙化,三尖瓣后叶瓣环钙化,三尖瓣反流Ⅲ度伴肺动脉高压(轻度,39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