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晕厥的风险评估与救治一例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晕厥的风险评估与救治一例
作者
贾德安,周志明,周玉杰
案例诊断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Ⅲ级(Killip分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4岁,因“发作性晕厥、心前区不适4天”入院。患者4天前凌晨于家中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详,醒后自觉周身乏力,持续心前区不适。此后8小时内再发意识丧失3次,2次伴尿失禁。急送当地医院测血压70/50mmHg,cTNI 4.96ng/ml,CK-MB 22.95ng/ml,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扩张冠状动脉、调脂、降糖药物保守治疗,在当地医院住院4天,患者仍有静息性胸闷发作,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疗转诊至我院。入院后患者仍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时使用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后可缓解,考虑为左心功能不全。

既往史:吸烟50年,每日约20支。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年。糖尿病史13年,现应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早22U,晚20U)治疗。高血压史6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药物治疗。

入院辅助检查:BP 120/80mmHg,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71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

图1 心电图

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T波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图示LVEF 40%,LVDD 50mm,左室前壁下1/2至心尖、下壁基底至中间段心肌变薄,运动及增厚率减低。

入院诊断:1.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Ⅲ级(Killip分级);2.高血压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4.慢性支气管炎。

入院风险评估:

缺血风险评估:GRACE评分示院内死亡得分226分,死亡或心肌梗死得分326分,院内死亡风险28%,死亡或心肌梗死风险40%,属极高危(图2)。出血风险评估:CRUSADE评分38分,院内大出血事件风险8.6%,属中危(图3)。

图2 GRACE评分结果

图3 CRUSADE评分结果

病例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疗过程

为明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决定后续治疗方案,于患者入院3天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左主干末端狭窄50%,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病变狭窄最重90%,回旋支中段弥漫性狭窄最重90%,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弥漫性病变狭窄最重90%,右冠状动脉远端后三叉前狭窄70%(图4,图5)。

图4 左冠状动脉造影

图5 右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SYNTAX评分为36分。根据SYNTAX研究结果,该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预后优于介入治疗。请心脏外科主任会诊,根据患者临床特征,EuroScoreⅡ评分计算外科围术期死亡风险为20.98%,风险极高,心外科拒绝行外科手术。

会诊后决定行内科介入治疗,分次手术。第一次介入治疗前降支为靶血管,手术器材指引导管:6F EBU 3.5,导丝:BMW,球囊:2.0mm×20mm Voyager,2.5mm×15mm NC Sprinter,支架:2.5mm×33mm Firebird2(图6,图7)。手术时间30分钟,术中使用造影剂30ml。

图6 前降支介入术前

图7 前降支介入术后

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可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心功能逐渐恢复。1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为55%。第二次介入治疗以右冠状动脉为靶血管。手术器材指引导管:6F JR 4.0,导丝:BMW,球囊:2.5mm×20mm Voyager,3.5mm×9mm NC Sprinter,支架:3.5mm×33mm Firebird2(图8,图9)。手术时间45分钟,术中使用造影剂80ml。

图8 右冠状动脉介入术前

图9 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老年缺血性心肌病误诊扩张型心肌病一例 下一篇:高龄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与深静脉血栓一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