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91岁,因“反复胸闷、心悸20余年,加剧10天”于2013年4月26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多于劳累时出现,持续1~3分钟,伴心悸,服用速效救心丸或自行缓解,每年发作1~4次,曾查心电图示ST-T改变;超声心动图:左室壁增厚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轻度)伴反流Ⅰ度,二尖瓣轻度钙化,左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52.2mm,射血分数(EF)57.5%。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日常用药为“麝香保心丸、单硝酸异山梨酯、曲美他嗪”。平素上3楼稍感气促。10天前无明显诱因胸闷发作频率增加,休息时亦可发作,约每天发作4~6次,性质、程度同前,多为夜间出现,每次持续1~3分钟,服用“速效救心丸”可缓解,门诊查心电图:ST-T改变,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0年,平时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2年前出现血肌酐升高(140μmol/L),考虑“高血压肾病”,对症治疗后肌酐降至正常。糖尿病史2年,服用“伏格列波糖”治疗,未监测血糖。“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6年。既往曾有两次服用“氯吡格雷”后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目前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既往曾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进行性转氨酶升高,故目前未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有“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苯巴比妥”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史。
入院查体:BP 112/64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58次/分,律齐,A2>P2,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轻度水肿。
入院时辅助检查:多次查心肌酶学正常,肌钙蛋白T定量正常,肌钙蛋白Ⅰ轻度升高:0.101ng/ml↑,脑钠肽N末端前体片段(NT-proBNP)1836pg/ml↑;胆固醇4.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mmol/L,肝肾功能正常。
心电图:V5~V6 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入院次日心电图提示ST-T改变明显减轻(图1、图2)。

图1 心电图 (2013年4月26日)
V5~V6 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图2 心电图 (2013年4月27日)
ST段压低、T波倒置较前改善
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左室壁增厚;升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钙化,狭窄(中度)伴反流Ⅰ度;二尖瓣瓣环钙化伴二尖瓣反流Ⅰ度;三尖瓣反流0~Ⅰ度伴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舒张功能减退,LVED 53.1mm,EF 57.7%。
入院诊断:1.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极高危);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4.慢性肾脏病3期;5.2型糖尿病;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入院后反复发作心绞痛,由于患者91岁高龄、阿司匹林过敏史、两次使用氯吡格雷后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病史,经与家属沟通,暂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不行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等;多次测心率偏慢,休息时多为55~60次/分,暂未给β-受体阻滞剂;予瑞舒伐他汀、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呋塞米、尼可地尔、硝酸甘油或单硝酸异山梨酯、兰索拉唑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
5月24日晚间上厕所后出现剧烈胸闷气促,予心电监护及硝酸甘油、呋塞米、吗啡等处理。20分钟后突然出现面色发绀、神志不清,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恢复稳定的自主心律;立即予冰帽保护脑细胞,复苏后继续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抗凝、瑞舒伐他汀调脂等治疗。
经积极抢救,患者于复苏后8天停用多巴胺,BP 104~146/58~75mmHg、心率76~90次/分、尿量1650~2200ml,于插管后9天拔除气管插管、顺利脱机。心肌酶于7天后渐回落至正常(表1),肌钙蛋白Ⅰ(14小时达高峰50ng/ml)、NT-proBNP(3天后达高峰>35000pg/ml)于治疗后也逐步下降。
表1 心肌酶学动态变化

表1(续) 心肌酶学动态变化

注: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TnI:肌钙蛋白Ⅰ;*:心脏骤停后10分钟
在密切监测下予达肝素钠5000单位每日2次皮下注射,2周后改为5000单位每日1次,并增加氯吡格雷25mg每日1次,两者联用6天后出现肉眼血尿,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用氯吡格雷25mg每日1次;查ADP抑制率22.2%后将氯吡格雷增加到50mg每日1次。
动态观察心电图:Ⅰ、aVL、Ⅱ、Ⅲ、aVF、V3~V6 ST段压低0.05~0.45mV,T波倒置;或者表现为:Ⅰ、aVL、Ⅱ、Ⅲ、aVF、V4~V9 ST段压低0.05~0.3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图3、图4,表2)。复苏后30小时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100~120次/分,复苏48小时在维持基础血压下开始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复苏后10天血压进一步稳定后改为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每日2次,并联用培哚普利2mg每日1次。

图3 心电图 (2013年5月24日20:48,心脏骤停前7分钟)
Ⅰ、aVL、V5~V6 ST段压低 (0.05~0.2mV),T波倒置

图4 心电图 (2013年5月26日)
Ⅰ、aVL、Ⅱ、Ⅲ、aVF、V4~V9 ST段压低 (0.05~0.3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表2 心电图动态变化

注:#心脏骤停前7分钟;##心肺复苏成功后14分钟
复苏后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阶段性运动减弱,左心射血分数最低30%,动态变化详见表3。
表3 超声心动图动态变化

继续瑞舒伐他汀调脂,检测胆固醇3.61~3.71mmol/L,LDL 1.99~2.56mmol/L。
曾先后合并肺部双重感染(细菌+真菌)、Ⅱ型呼吸衰竭、阵发性心房颤动、急性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肠道霉菌感染、肉眼血尿、谵妄状态、痛风急性发作、贫血、低白蛋白、高渗状态等,均给以治疗后好转。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1个月出院,出院时患者神志清楚,胸闷、心悸症状减轻,血压102~122/57~65mmHg,心率58~75次/分,律齐。出院后继续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酒石酸美托洛尔、螺内酯等治疗,出院时血压偏低,未用培哚普利,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