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79岁,因“发现血压升高40年,气促8年,加重3天”于2013年2月18日入院。患者40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后诊断“高血压”但未规则服药,仅于血压升高时服用“尼群地平”。20年前起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血压140~150/70~90mmHg。8年前因血压控制欠佳且出现上3层楼梯气促,最高血压180/ 110mmHg,降压方案调整为“氨氯地平、缬沙坦、螺内酯、呋塞米”,血压100~160/60~90mmHg。无阵发性头痛、心悸、出汗、脸色苍白等。4年前在外院查冠状动脉造影示“未达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标准”。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加剧,时有胸闷不适,自测血压180/110mmHg,休息后无明显缓解,门诊测血压180/100mmHg,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以“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入院。起病以来,饮食、精神、睡眠佳,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夜尿1~2次。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双侧额顶叶多发腔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前列腺增生、空肠平滑肌瘤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等病史,无吸烟、酗酒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重84kg,身高170cm,腰围91cm。BMI 29.07kg/m2。T 36.5℃,P 72次/分,R 19次/分,BP 160/90mmHg,神志清,步行入院。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无满月脸、水牛背。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干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72次/分,律齐。上腹正中偏右可见一竖形陈旧性手术瘢痕,约20cm。腹肌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正常,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
血生化:甘油三酯1.18mmol/L,胆固醇4.8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9mmol/L,血尿酸450μmol/L,肝肾功能正常。
NT-proBNP:56pg/ml。
糖化血红蛋白:6.2%。
超敏C反应蛋白:<0.20mg/L。
甲状腺功能:正常。
24小时尿尿酸:3618μmol/24h(1490~4460μmol/24h)。
心电图:ST段改变。
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增厚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LVED 45.7mm,LVES 29.6mm,LVPW 9.5mm,IVS 11.5mm,EF 64.6%,LVM 195.7g)。
颈部血管彩超: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腹部B超:右肾囊肿,左肾结石,腹主动脉粥样硬化。
头颅、肾上腺MR:双侧额顶叶多发腔梗及缺血灶;脑萎缩、动脉硬化性脑白质改变;双侧肾上腺增粗,考虑良性增生;右肾多发囊肿。
冠状动脉CTA: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轻度狭窄伴钙化斑及软斑(约狭窄10%~30%)。左前降支近段轻~中度狭窄伴钙化斑及软斑块 (约狭窄30%~60%)。
肺功能:①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②小气道明显阻塞性病变;③弥散功能轻度减退;④气道阻力基本正常。
动脉弹性功能监测无明显异常。
患者诉近年来出现坐位及站位时血压明显高于卧位20~30mmHg,伴有头晕症状。住院期间立卧位血压监测结果见表1,发现患者体位由卧位变换为立位时血压值迅速升高。
表1 患者血压水平 (选取治疗方案调整前1周及治疗方案调整后2周记录)

注:①加用美托洛尔、停利尿剂;②加用多沙唑嗪
为进一步鉴别诊断,进行了如下的检查:
血皮质醇(8:00):405.84nmol/L。
醛固酮(卧位):103.73pg/ml;醛固酮 (站立2小时):566.74pg/ml;24小时尿醛固酮17.13μg/24h。
肾素活性:2830pg/(ml·h)[正常值:560~2800pg/(ml·h)]。
血管紧张素Ⅱ测定:76.23pg/ml(正常值:29.0~71.6pg/ml)。
尿VMA:阴性。
诊断:1.高血压直立性高血压;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2型糖尿病;4.双侧额顶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5.双侧肾上腺良性增生;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脂肪肝;8.右肾囊肿;9.左肾结石;10.前列腺增生;1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12.空肠平滑肌瘤切除术后;13.胆囊切除术后;14.阑尾切除术后;15.老年肺气肿。
患者由卧位变换为直立体位后收缩压升高≥20mmHg(最高相差30mmHg),舒张压升高≥10mmHg(最高相差20mmHg),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肾素活性基本正常、结合其他指标和肾上腺素MR等结果,排除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库欣综合征,故考虑为直立性高血压。给予调整降压方案,停用利尿剂,加用α-受体阻滞剂甲磺酸多沙唑嗪(4mg每天1次)及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mg每天1次)治疗。降压方案调整10天后血压降至目标水平(降压方案调整前后动态血压结果见表2和表3),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气促,体位变换时从卧位到立位也无头晕,卧立位血压逐渐基本相同。
降压方案调整前Holter: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1次,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平均心率55次/分。
降压方案调整后Holter: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有时成对出现)、ST段低平,T波低平,平均心率63次/分。
表2 降压方案调整前24小时动态血压

表3 降压方案调整后24小时动态血压

出院后随访至今,血压达标,卧立位血压无明显差别,无头晕气促等症状。坚持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甲磺酸多沙唑嗪、美托洛尔、阿司匹林、左甲状腺素片、阿托伐他汀、格列奇特、罗格列酮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