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老年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
老年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
作者
刘谦,陈晓燕,张湖萍
案例诊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6周”于2008年12月22日入院。患者起病无明显诱因,最高体温38.3℃,伴乏力、食欲减退,偶有夜间盗汗,体重下降5kg,曾查血白细胞6.61×109/L,中性粒细胞76.6%,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366×109/L,红细胞沉降率115mm/h,肺部CT:左上肺陈旧性结节灶,先后口服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清开灵、热炎宁治疗,体温仍高37.1~38.1℃,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14年,吸烟20年,每日10支,平时偶咳嗽、咳少量白痰;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一般状态可,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及发绀,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略红,双扁桃体不大,颈动脉未闻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界不大,HR 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双下肢不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入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结核?肿瘤?

病例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3周,体温波动于36.8~37.2℃,偶头痛,为顶枕部隐痛,可自行缓解,无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无四肢无力、皮肤发凉、麻木,无意识障碍,无胸闷、憋气及胸痛,无皮肤结节、皮疹,无肌肉关节疼痛。

入院后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68.1%,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366×109/L↑。

血生化: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碱性磷酸酶181U/L,γ-谷氨酰转肽酶222U/L↑,血白蛋白25g/L↓。

ESR 84mm/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01.36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93.52U/ml,类风湿因子<20IU/ml。

抗平滑肌抗体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核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心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主动脉抗体等均为阴性。

尿便常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正常。

骨髓涂片:轻度核左移骨髓象,骨髓活检未见异常。

微生物检查(-)。

于2009年1月7日行氟-18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计算机断层照相(18 F-FDG PET/CT)提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管壁放射性摄取均匀增高,符合多发性大动脉炎,体部其余部位及脑代谢活性未见异常。此时查体:右上肢血压150/80mmHg,左上肢血压130/75mmHg,右下肢血压165/85mmHg,左下肢血压160/80mmHg,全身动脉搏动正常,双侧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处可闻血管杂音,左侧著。大动脉B超:双颈动脉管壁增厚,双侧锁骨下动脉管壁增厚伴左侧中下1/2管腔狭窄,右腋动脉-肱动脉中上1/3及左腋动脉中上1/3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符合大动脉炎改变,椎动脉、颞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未见异常。

明确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

予甲泼尼龙片32mg/d起始,氯吡格雷75mg/d治疗,体温降至36.2~36.7℃,同时继续降压调脂治疗。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及激素减量过程见表1。2011年8月8日复查大动脉B超:双侧颈总动脉管壁弥漫性增厚,较厚处0.15cm,颈内外动脉管壁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锁骨下动脉管壁不光滑,左侧内中膜较厚处约0.09cm,右侧内中膜较厚处约0.12cm;双侧上肢动脉管壁欠光滑,内中膜未见明显增厚;均较前有好转。2014年5月复查大动脉B超:双侧颈动脉管壁光滑,内中膜厚0.09~0.12cm,壁上未见明显斑点,管腔内部未探及异常回声;双侧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壁光滑,内中膜未见明显增厚。

表1 甲泼尼龙治疗前后化验结果一览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粪肠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脑出血一例 下一篇:老年结构性心脏病伴心理疾病一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