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老年肺结核并左心室血栓和脾梗死一例
老年肺结核并左心室血栓和脾梗死一例
作者
包海荣,刘晓菊,谭恩丽,张艺
案例诊断
继发型肺结核(双肺)涂阴初治并感染呼吸衰竭Ⅰ型,左心室血栓急性左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心房扑动,急性脾梗死,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钾、低钠、低氯血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后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2岁,因“间断咳嗽、气短8个月,加重1个月,发热4天”于2013年4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2年8月无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偶咳少量白色黏痰,无咯血。伴气短、胸闷,活动后为著。咳嗽时左上腹钝痛。伴腹胀,进食后加重。当地医院胸部CT“右肺下叶背段小空腔形成”。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仍间断出现上述症状,自服抗“感冒”药或抗生素治疗有效。2013年3月胸部CT“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肺结核,并左肺下叶感染”,心脏超声“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余未见明显异常”。多次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咳嗽、气短稍缓解。2013年4月4日起出现午后发热,每次持续约3~4小时,最高体温38.9℃,伴多汗,偶有寒战。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近10日未解大便,小便基本正常,体重减轻约10kg。

既往史:2003年10月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甲巯咪唑”约7年,2012年8月因“甲状腺功能减退”服“左甲状腺素钠”2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停药后未再复查。

入院查体:T 38.1℃,P 93次/分,R 22次/分,BP 90/56mmHg。慢性病容,精神欠佳,睑结膜无苍白,扁桃体无肿大,口唇无发绀,甲状腺Ⅱ°肿大,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部未查及异常体征,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查及阳性体征。

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5.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5%↑,淋巴细胞百分比14.4%,红细胞5.23×1012/L,血红蛋白154g/L,血小板177×109/L。

血生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2U/L↑,谷氨酰转肽酶228U/L↑,尿素氮 5.46mmol/L,肌酐 54μmol/L↓,血钾 3.04mmol/L↓,血钠125mmol/L↓,血氯89mmol/L↓。

凝血:抗凝血酶Ⅲ78%,D-二聚体5.86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7.4μg/ml↑。

类风湿因子15.30IU/L↑,C反应蛋白83.40mg/L↑。

血沉、血脂、血糖、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尿常规、乙肝三系统、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HIV抗体均正常,呼吸道病毒抗体(8项)均阴性。

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结节影,以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为主,多考虑肺结核;纵隔及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钙化;左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增厚(图1)。

图1 胸部CT

双肺多发斑片及结节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钙化

心电图:双分支传导阻滞。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双肺各叶段支气管炎症性改变,支气管刷片及肺泡灌洗液涂片均未查到抗酸杆菌。

初步诊断:1.继发型肺结核(双肺)并感染?2.心律失常双分支传导阻滞;3.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钾、低钠、低氯血症;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后。

病例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试验性抗结核、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抗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1周后患者仍持续发热,体温38~39.5℃,为排除药物热可能,停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停药后仍有发热,查体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行腹部B超示胆囊炎症并泥沙样结石。于住院第9日给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加强抗感染治疗,第11日恢复四联抗结核治疗。当晚患者胸闷、气短加重,伴心慌。查体:血压125/54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肺闻及散在湿啰音。急查心肌酶正常,脑钠肽8606ng/L↑;动脉血气示pH 7.494↑,PCO2 24.4mmHg↓,PO2 39mmHg↓,SO2 79%↓,考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不排外急性肺

栓塞。予面罩吸氧3L/min、毛花苷丙、呋塞米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静脉滴注,1小时后胸闷、气短、心慌改善,心率降至108次/分,双下肺湿啰音消失。次日行CT肺动脉造影未见明显肺血栓栓塞征象。心脏超声:双房轻度增大,升主动脉硬化伴瓣钙化,肺动脉瓣、二、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中度)。

住院第13日晨起进食后再次突发胸闷、气短、心慌加重,心率170~220次/分,呼吸35次/分,血压80/56mmHg,指氧饱和度74%,急诊心电图:宽QRS波心动过速,考虑房扑(2∶1),给予西地兰静脉注射约半小时后心率115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99/64mmHg,指氧饱和度90%,房扑转为窦性心律。之后继续应用毛花苷丙和呋塞米,同时维持原方案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患者病情较平稳,但体温无明显下降。

住院第16日进食后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钝痛,无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腹泻、呕血及黑便。查体:左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急诊超声及CT示脾梗死、胆囊炎、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左心室近心尖部血栓(图2、图3)。明确诊断为左心室血栓、急性左心功能不全、阵发性房扑、急性脾梗死。给予低分子肝素4250I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华法林2.5mg每天1次抗凝治疗3天后,INR由1.46升至2.81,停用低分子肝素。同时按需口服双氯芬酸钠止痛,继续利尿纠正心衰,抗结核、减弱抗感染力度(换为头孢他啶)治疗。

图2 上腹部增强CT

左心室血栓、脾梗死 (箭头所示)

图3 心脏超声

A.左心室血栓 (箭头所示);B.左心室血栓消失

住院第22日,患者体温高峰开始下降,发热时续时间缩短,波动于36.8~38.1℃,咳嗽、气短逐渐缓解,腹痛减轻。

住院第28日复查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血栓消失(图3),第29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小灶型干酪样坏死组织,周围包裹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图4)。

图4 肺活检病理

A.干酪样坏死 (箭头所示);B.抗酸杆菌 (箭头所示)

出院后继续四联抗结核治疗,同时口服华法林(据INR结果调整剂量)。抗凝治疗3个月后患者腹痛消失,当地医院复查腹部B超脾梗死消失,停用华法林。抗结核治疗1年后咳嗽、气短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肺部斑片影消失,停用抗结核药。随访至今患者未诉特殊不适。

出院诊断:1.继发型肺结核(双肺)涂阴初治并感染呼吸衰竭Ⅰ型;2.左心室血栓急性左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心房扑动;3.急性脾梗死;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低钾、低钠、低氯血症;5.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后。

预后转归

本病例在积极抗结核、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治疗后,患者发热、气短、心慌及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左心室血栓消失,脾梗死消退,治疗效果良好。考虑与同时系统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结核病得到控制、终止了凝血功能异常的始动因素密不可分。对于本病例,我们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检查得当、治疗积极,经随访,患者抗结核治疗1年后已停药,现病情平稳,一般状态良好。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救治一例 下一篇:高龄肾病综合征诊治一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