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93岁,2013年9月26日因“咳嗽、咳痰伴气促4个月,加重3天”入院。2013年5月19日患者因过敏性休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个月后虽成功脱机,但仍咳嗽、咳痰较多。因嗜睡、不能对答、四肢乏力在当地医院行头颅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3天前肺部CT示: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予抗感染治疗后转入。
既往史:既往有冠心病、脑梗死病史3年,有高血压、老年痴呆、糖耐量异常史。休克前生活完全自理,能自己上公园散步及正常进食,平素喜欢打麻将。
入院查体:T 36.4℃,P 76次/分,R 20次/分,BP 144/61mmHg,嗜睡,不能对答,查体不合作。眼球活动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颈软,呼吸稍促,双下肺少量湿啰音。HR 76次/分,律齐、有力。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白蛋白31.3g/L,血红蛋白112g/L,血CA125 176U/ml,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4.54ng/ml,T-PSA 7.06μg/L。
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冠心病心功能Ⅲ级;4.高血压2级(极高危);5.老年性痴呆;6.糖耐量异常。
诊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肺部感染反复发作。每月均有肺部感染情况,且每次肺部感染病程长,抗生素使用时间长(8~42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为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发生,已严格手卫生、床边隔离、鼻饲30°体位、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判定有无胃潴留,无效。每次发生肺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食物反流致吸入的存在?
2.患者以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再发脑梗死,目前仍不能对答,不能自己翻身、坐起。2013年11月14日双上肢肌力Ⅳ级,下肢肌力Ⅲ级。其后因精神反应差,检查不配合,无法对肌力进行准确评估。现病程已超过一年,其运动、语言功能是否还能恢复?
1.肺部感染的预防
2014年6月使用可食用蓝色色素染色鼻饲,随后发现患者的痰中带蓝色。由此明确患者存在食物反流致误吸的情况。针对该情况进行干预后,该患者在6、7、8月均未再出现肺部感染,未再出现气促。
2.肢体、语言康复
继续之前的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同时间断床边按摩15分钟/天。至8月份,患者精神反应较前有好转,8月24日起可对答,对答部分切题,以数个单词为对答内容。同时在帮助下可缓慢行走几步。其后,我们开始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以手扶轮椅的方法,训练行走,约一个月后,患者已可手持拐杖独立行走。语言训练主要是以简答问题进行提问,诱导其进行回答,每天约20次左右。目前患者的对答已经能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