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经验与体会
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经验与体会
作者
徐皓,李沣员
案例诊断
十二指肠间质瘤
导读

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4岁,以“黑便5天”于2011年10月入院。

患者2个月前开始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颜色发黑,约每日一次。入院前一天排稀便4~5次,为黑便,自觉心慌、乏力、头晕。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胃病”病史。

体格检查:腹膨隆,全腹软,右上腹可扪及肿块,约5cm×5cm,质稍硬,活动度可,无触痛。肝脾未及肿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亢进。直肠指诊(-)。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便常规:OB(+),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正常。

胃镜:提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图1)。

腹部CT检查:十二指肠降部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图2)。

图1 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占位

图2 腹部CT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

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于2011年10月18日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术中探查十二指肠降部可触及4cm×4cm质硬肿块,界清,周围无明显侵犯,胰头胰体部质地正常。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十二指肠降部空肠端-侧吻合,术中胆道造影,见十二指肠乳头结构完好,功能正常。术中置鼻肠管至空肠(吻合口下40cm),置胃管至十二指肠降部。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梭形细胞肿瘤,考虑间质瘤,待标记补充,大小4.5cm×4cm。核分裂散在可见。中心大部出血,侵袭危险度中度。慢性胆囊炎。建议密切随访复查。

免疫组织化学:CD117(+),Dog1(++),Ki-67约10%(+),CKpan(-),β-catenin(+),CD34(-),ACT(-),S100(-),SMA(-),结合HE切片,本例应为胃肠道间质瘤,侵袭危险度:高度。

(二)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病情平稳,术后第六天起胃管引流量均超过1000ml,拟诊为“胃无力症”,给予患者禁食、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图3)。

术后14天消化道造影:胃蠕动功能较差,胃排空障碍(图4)。

术后第21天行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正常(图5)。

图3 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

图4 术后14天消化道造影

图5 术后第21天胃镜检查

预后

患者经过禁食、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后,于术后第40天行消化道造影示:胃蠕动功能正常,吻合口通畅出院(图6)。

图6 术后第40天消化道造影检查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一例复杂克罗恩病治疗的经验体会 下一篇:一例阑尾远端残留诊治的经验与体会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