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血栓栓塞的诊治经验与体会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血栓栓塞的诊治经验与体会
作者
柯传烽
案例诊断
回盲部中分化腺癌(cT3~4N1M0)
导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是癌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20%,是致死的重要原因。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后发生致命性PE的风险是非癌症患者接受同样手术的3倍。VTE明显阻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危及生命,增加住院费用,给社会带来负担,但目前并未引起广泛重视。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是降低VTE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唯一方法。

病例简介

患者,女,61岁,因“腹痛、腹胀2周余”于2015年4月10日入院。

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隐痛、腹胀,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大便2~4次/天,为褐色成形便,无血便,伴里急后重,无恶心、呕吐。肠镜检查示:“回盲部肿物、乙状结肠息肉(已钳除)”。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2004年因“子宫肌瘤”行剖腹全子宫切除术。余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身高146cm,体重61kg,BMI28.62kg/m2,腹壁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耻骨联合上见一横行10cm手术瘢痕,全腹软,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肛门直肠指诊未及肿物。双下肢无水肿。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2015年4月10日) CEA 2.08ng/ml,CA199 30.88U/ml,CA724 1.1U/ml。

肠镜:(2015年4月9日)回盲部中分化腺癌,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已钳除)。

胸部+全腹部CT:升结肠近回盲部癌,右侧结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未见腹腔、盆腔其他部位转移,未见腹水,未见肝、肺转移,未见肠梗阻表现。胆囊结石,膀胱小结石,肝囊肿,子宫切除术后(图1)。

主要诊断:回盲部中分化腺癌(cT3~4N1M0

图1

CT提示:升结肠近回盲部癌,右侧结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cT3~4N1M0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于2015年4月20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图2),术中肠腔内、腹腔内和门静脉系统分别予5-FU1550mg、475mg和300mg化疗(图3),术中探查:肿瘤位于盲肠,大小约4.8cm×3.6cm。术中探查腹腔、盆腔、肝脏等未见转移结节。术程顺利,术后静脉镇痛。

图2 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步骤

图3 术中化疗示意图

术后病理:盲肠癌pT2N2bM0,ⅢB期,KRAS基因、BRAF基因V600E均无突变,微卫星稳定(MSS)。

(二)术后情况

术后1~3天,伤口疼痛逐渐减轻,但中上腹部稍胀痛,伴恶心,无呕吐,术后第3天排气,未排便,有咳嗽,少许黏白色痰。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弱,0~1次/分。

上腹胀痛考虑门静脉化疗导致,肠鸣音弱考虑是术后留置静脉镇痛以及年老患者肠功能恢复慢所致,予拔除镇痛泵,继续予营养支持、抑酸、生长抑素等治疗,拔除导尿管、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和拍背排痰,并进清流食。

(三)手术并发症

1.并发症发现

术后4~7天,中上腹腹痛较前逐渐明显,伴局部腹胀,无恶心、呕吐,已有肛门排气排便。有咳嗽,少许黏白色痰,无血丝,无胸痛。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上腹正中腹肌稍紧张,轻压痛,Murphy征阴性,无反跳痛。肠鸣音弱,1~2次/分。引流管:引流液减少,术后第7天已拔除。

查血、尿淀粉酶正常,排除胰腺炎,抑酸治疗无效,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血白细胞正常,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平稳,属疑难病例。术后第3天腹部立卧位片:少量游离气体和空肠回肠扩张(图4)。术后第4天腹水B超:未见腹水及可疑包块等病变。未能解释临床表现,警惕血管相关性并发症。检测凝血六项(术后第8天):PT13.7s,纤维蛋白原4.08g/L,D-2聚体5777ng/ml。查腹部CT(术后第8天)(图5),肺动脉CT(术后第9天)(图6),见:门静脉左右支充盈缺损,为栓塞;右肺动脉干远端、右上肺动脉起始处、右下肺动脉后外基底段、右中叶内侧段、左上肺尖后段动脉分支散在肺动脉栓塞。双下肢血管彩超(术后第9天):右侧腘静脉及双侧胫后静脉后一条完全栓塞。

图4 腹部立卧片

图5 腹部CT:门静脉左右支充盈缺损,为栓塞

图6

肺动脉CT:右肺动脉干远端、右上肺动脉起始处、右下肺动脉后外基底段、右中叶内侧段、左上肺尖后段动脉分支散在肺动脉栓塞

2.临床分析与决策

考虑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多发深静脉及肺动脉血栓栓塞,目前症状明显,血栓广泛,但未造成不可逆损伤,且无活动性出血、无血小板明显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等禁忌证,经VTE治疗专业组主任会诊,决定即刻予药物治疗和加压弹力袜,由于患者近期有手术史且为老年患者,不予溶栓治疗,单予抗凝治疗,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过度抗凝,导致出血风险。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充分说明病情及血栓栓塞的严重性,以及使用抗凝药物的必要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处理过程

(1)具体治疗方案

1.低分子量普通肝素注射液(速碧林)0.6ml(0.01ml/kg×61kg) Bid

2.分级加压弹力袜(GCS)

3.绝对卧床休息

4.监测凝血功能

(2)抗凝治疗过程

抗凝治疗24小时后,患者即诉上腹痛明显减轻,有肛门排气排便,仍有咳嗽,性状同前。抗凝治疗6天,患者已无腹部不适,咳嗽较前明显减轻,少许白色稀痰,无发热,无黄疸。抗凝治疗第6天复查双下肢血管彩超及肺动脉和上腹CT(图7)评估治疗效果:双下肢血管血栓已消失,肺动脉血栓栓塞已基本消失,门静脉血栓大部分消失。术后3周,进食半流质饮食后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顺畅,无明显咳嗽,无发热。治疗过程D-二聚体变化(图8)。

图7 上腹部CT和肺动脉CT:血栓栓塞已大部分吸收

图8 治疗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

预后

出院后继续低分子量普通肝素治疗至少6个月,剂量维持,并定期随访,继续后续辅助治疗。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肠出血缺血坏死并肝门静脉积气 下一篇:胃癌术后脾出血、胰瘘、膈下脓肿的诊治经验与体会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