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腹膜疝发生率约0.34%~7%。一旦发生,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需要再次手术。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将延缓身体恢复,加重经济压力,给患者心理带来负担。而盆腔腹膜疝致肠梗阻早期症状往往与肠麻痹、炎症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混淆,难以早期确诊。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血便3月余”于2014年3月10日入院。
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鲜红色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变细。期间腹泻与便秘间隔出现,大便约3~5次/天或3~5天一次。偶有下腹隐痛不适,无脓液便。在外院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腺癌。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截石位,3~10点钟位距肛缘约5cm可扪及肿物下缘,呈菜花状,约5cm×3cm,占肠管约2/3周,质硬,较固定,轻触痛。指套可见血染。
外院肠镜示直肠腺癌(下缘距肛门3cm)。
入院诊断:直肠下段腺癌。
(一)手术治疗
2014年3月20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并给予术后静脉镇痛。术中见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约2cm,大小约3cm×3cm。探查腹腔、盆腔未见转移结节(图5)。

图5 手术过程
(二)术后情况
确诊直肠癌pT4bN0M0(图6)。
术后头2天,症状:已给予流质饮食,患者略有腹胀,造瘘口少量排气。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1~2次/分。会阴引流管约200ml/d。措施:肠鸣音弱考虑是术后留置静脉镇痛以及年老患者肠功能恢复慢所致,予拔除镇痛泵,继续予营养支持、护胃、生长抑素、留置导尿管等治疗。

图6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3天,症状:患者有轻微腹胀,造瘘口无排气排便。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稍膨隆,腹壁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2~3次/分。CRP、NEU%升高。会阴引流管约100ml/d。措施:患者出现腹胀、造瘘口没有排气排便,警惕粘连性或炎症性肠梗阻可能,予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测腹围、禁食,继续营养支持、护胃、生长抑素、留置导尿管等治疗。若无好转即查腹平片或腹部CT。
(三)手术并发症
1.并发症发现
症状:患者术后6~7天,腹胀较前加重,伴有腹痛,仍没有造瘘口排气排便。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膨隆较前明显,腹壁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2~3次/分。腹围、CRP进行性上升。WBC、NEU、NEU%均持续下降。胃管引出胃液100~200ml/d。会阴引流管0~35ml/d。措施:患者腹胀加重伴腹痛出现,腹围上升,根据血液检查结果,炎症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可能性不大,需警惕内疝形成致机械性肠梗阻可能。给予查腹部立卧位片及腹部CT (图7~9)。

图7 术后基本资料数值变化

图8 术后腹部立卧位片

图9 术后CT片
2.临床分析及决策
患者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造瘘口没有排气排便。体查:腹膨隆,腹围进行性上升。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立卧位片和腹部CT检查结合,见小肠扩张,考虑内疝(盆底腹膜疝)可能性大。结合手术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考虑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腹膜疝。
肠梗阻手术适应证有:
(1)保守治疗中,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腹痛逐渐加剧,肠鸣音存在,但逐渐减弱,表明梗阻严重,即使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也须手术治疗。
(2)保守治疗中,虽然初期(24~48小时)腹痛不剧,但有加重趋势,肠鸣音存在,但逐步减弱,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在逐渐升高,脉搏增快,B超、腹部X线片示肠管积液在增加,说明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
(3)若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紧急手术探查:①腹痛剧烈、发作频繁并伴有腰背痛、频繁呕吐。②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③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X线片提示孤立胀大的肠袢不随时间而改变。④腹部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若腹腔穿刺液白细胞超过外周血者,或腹水中找到细菌更有意义。⑤肛门指诊指套带血。⑥病情进展快,出现发热或体温不升或血压下降。⑦血磷升高,肠坏死3小时后血磷将升高。⑧白细胞升高至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0以上。⑨钡灌肠出现“鸟喙”或“黑桃”影。
考虑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腹膜疝,落入盆腔的肠管常与盆底粘连,难以自行回纳。目前术后肠梗阻保守治疗4天,无明显好转,仍没有造瘘口排气排便。CT提示盆底内疝形成且存在肠梗阻和小肠扩张明显,继续保守治疗有肠穿孔、坏死可能。决定给予进行手术治疗。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病情严重性,术中切除肠段可能及术后并发症可能。
3.处理过程
2014年3月28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广泛扩张明显,距回盲部约50cm处有一段长约10cm小肠落入盆腔腹膜,并形成卡压带,肠管缺血坏死,给予疝松解复位,游离大网膜修补盆腔腹膜,坏死小肠切除吻合术(图10、图11)。

图10 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图片

图11 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除肠管病理结果
患者在行小肠部分切除+盆腔腹膜修补术后给予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卧床、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并定期复查腹平片。小肠部分切除+盆腔腹膜修补术后3天,患者无腹胀,造瘘口少量排气。给予液体石蜡促进肠蠕动。小肠部分切除+盆腔腹膜修补术后2周,期间复查腹部立卧位片,小肠积气和扩张较前明显好转(图12)。拔除胃管,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患者无腹胀,造瘘口有排气排便。患者进食半流质饮食后无腹胀、腹痛,造瘘口排气排便正常,无其他特殊不适。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大致正常(图13)。于2014年4月17日办理出院。

图12 急诊剖腹探查术后腹部立卧位片

图13 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基本资料数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