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手术后并发乳糜漏较为少见,同时乳糜漏在治疗上也颇为棘手,尤其是难治性乳糜漏,保守治疗无效时,则需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而且术中可能无法找到漏口。通过放疗治疗皮下积液淋巴漏的效果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肯定,但在治疗乳糜腹水方面,仅在国外有较少的报道。
患者,女性,58岁,因“左乳癌术后4年余,发现肝转移2年”入院。
患者4年余前因“乳腺癌”于外院行左乳癌保乳根治+左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接受“EC”方案化疗3周期,后续“多西他赛”化疗3周期,并后续接受左乳放疗。2年前患者随访时查腹部B超发现“右肝低回声团”,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低分化癌,考虑乳腺癌肝转移”,遂开始行TH方案化疗,共计6个周期,效果不佳,肿块未见缩小。其后患者曾接受伽马刀治疗一次,并再次行依托泊苷+卡培他滨方案化疗。5月前复查CT提示“肝内肿物增大,腹膜后新病灶”,遂改拉帕替尼+卡培他滨化疗维持至今。因化疗效果不佳,患者耐受性差。遂转来我院就诊,拟行手术治疗。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殊。左乳晕上方可见5cm长陈旧性手术瘢痕。腹平软,未及明显肿块,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CA-153:294.10U/ml,CA19-9:89.65IU/ml,CEA:90.81ng/ml。
术后病理:(左乳内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左腋窝16个淋巴结慢性炎,基底切缘阴性;IHC:P53++,CerbB2++,ER++,PR++,ToPoⅡ+。
腹部增强MRI:右肝占位,考虑转移性肿瘤;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
初步诊断:
乳腺癌肝转移,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
左乳癌保乳根治术后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2014年3月27日行开腹肝转移癌切除(右半肝切除)+胆囊切除+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中B超探查定位后腹膜淋巴结,术中经胃管注入牛奶+亚甲蓝混合液,检查腹腔内淋巴渗漏情况,并行缝扎后,再探查未见明显淋巴液渗漏。
术中所见:腹腔内未及明显腹水,右肝Ⅴ,Ⅵ段质硬肿块,直径6cm,剖面灰白色,Ⅷ段表面治疗后改变,剖面可见一枚直径4cm的结节,与膈肌少许粘连;肝门部延续至后腹膜多发肿大质硬淋巴结,部分融合;胆囊肿大,内多发小结石;余腹膜、肠管、系膜、网膜及盆底未见明显结节。
术后病理临床诊断:肝肿物
引流管留置情况:留置胃肠减压,右肝创面引流一根,后腹膜J-P引流一根,小网膜孔引流一根。
术后第3天:开始进流质,无不适主诉,查体腹软,右肝创面引流112ml淡血性液体,后腹膜J-P引流20ml淡黄色液体,网膜孔引流66ml淡黄色液体。前三天腹腔引流行乳糜试验阴性。
术后第4天:患者饮食改半流质。
术后第5天:患者诉腹部稍胀,予查床边B超提示:盆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中量,已定位,左侧少量);予拔除后腹膜引流管。
术后第6天:患者诉有胸闷气急,体温37℃,右肝创面引流12ml,网膜孔引流510ml,为乳黄色液体,乳糜试验提示阳性,考虑乳糜漏。
完善床边积液BUS提示:腹腔少量积液,右侧胸腔少中量积液。心脏彩超提示:轻度二尖瓣反流。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双下肢腓肠肌静脉血栓形成。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6.2×109/L,CRP:39.1mg/L。
治疗上予禁食、肠外营养支持、低分子肝素抗凝、并继续抗感染等治疗,患者自觉腹胀较前无明显好转。
术后第10天:患者诉腹部持续性胀痛,查体可见腹部膨隆,切口周围可及轻度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腹部平片目前未见明显急腹症征象,肠道积气明显(图1)。复查胸腹腔积液探查示腹腔少中量积液,较前增多(图2),遂于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图1 腹部平片提示肠道积气明显

图2 B超提示腹腔少中量积液
实验室检查结果:CRP:52.1mg/L,白细胞计数:12.9×109/L,血红蛋白:7.3g/d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91.1%。体液乳糜试验:(+)。
术后第11天:为解决腹胀症状遂予留置肠梗阻导管(图3),置管后引出少量黄绿色液体,患者自觉腹部胀痛较前稍有缓解。

图3 留置肠梗阻导管
当晚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1℃,无畏寒发热等不适,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抗感染、奥曲肽抑制分泌、输血浆、制酸止吐、肠外营养等对症治疗。
完善全腹部增强CT提示:后腹膜包裹性液性密度影(图4)。

图4 CT提示后腹膜包裹性积液(箭头所示)
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抗感染、奥曲肽抑制分泌、输血浆、制酸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感染症状逐渐得到控制(图5),但期间右下腹引流管的日引流量最高可达1000ml。

图5 经积极治疗后体温逐渐回落
实验室检查结果:
CBC:白细胞计数9.3×109/L,血红蛋白7.9g/d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7.2%。
CX3+,肝功能:CRP 60mg/L,渗透压272.51mOsm/kg,白蛋白36.6g/L。
术后第14天:因患者仍有腹胀不适,遂行CT引导下经皮右侧后腹膜积液穿刺引流术(图6),并留置标本送检查。

图6 CT引导下经皮右侧后腹膜积液穿刺引流
腹水化验:
腹水生化:腹水氯化物102mmol/L,腹水总蛋白29g/L,腹水乳酸脱氢酶162IU/L,腹水腺苷脱氨酶3.5IU/L,腹水葡萄糖7.8mmol/L。
腹水常规:红细胞3250/μl,白细胞590/μ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31%,淋巴细胞百分数52%。
术后第15天:请多学科行全院疑难病例讨论。
讨论意见:
目前诊断:转移性肝癌切除,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
治疗上继续积极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针0.5g静脉滴注q6h抗感染,停用奥曲肽,改予生长抑素抑制分泌,并予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血培养,引流液腹水常规等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必要及时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第25天:复查B超提示后腹膜包裹性积液较前增大,遂行CT引导经皮左侧后腹膜积液穿刺引流术(图7)。

图7 CT引导经皮左侧后腹膜积液穿刺引流
术后第30天:患者出现发热,当时体温最高达38.4℃,其后患者体温反复。
术后第31天:体温最高达38.7℃,CBC:白细胞计数9.9×109/L,血红蛋白8.3g/dl,中性粒百分数83.9%,请感染科会诊后考虑血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予氟康唑针0.4gIGqd抗感染治疗。
术后第32天:患者体温仍然反复,查超敏C反应蛋白110.6mg/L,白细胞计数15.8×109/L,血红蛋白8.7g/dl,中性粒百分数93.4%(40%~75%),抗生素治疗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0.5gq8h+万古霉素针1Gq12h抗感染治疗。其后患者体温有下降趋势,并维持在37.5℃左右(图8)。

图8 体温于37.0~38.0℃区间波动
术后第36天:患者各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量较前增多,最多每天总量2000ml左右(图9),伴乏力,营养状况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行放疗(于术中淋巴结清扫区域放疗,首剂200Gy,后100Gy每工作日一次,共计15次,总量1700Gy)治疗,并严格禁食,生长抑素IVP治疗,TPN营养支持,制酸补钠增强免疫等治疗。后患者腹腔引流量较前减少明显(图10),并逐根予拔除腹腔引流管。
期间请肿瘤内科会诊后,予赫赛汀靶向治疗(在院行首剂520mg,后360mg共两次)。

图9 放疗前腹腔日引流量

图10 放疗后腹腔日引流量
术后第82天:患者复查B超、CT提示后腹膜正中可及包裹性积液,较前减小,余腹腔未及明显积液(图11),遂予拔管出院。
现患者门诊随访至今乳糜漏未有复发,且无明显肿瘤复发征象。

图11 B超、CT均提示后腹膜正中包裹性积液,较前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