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liver,PSCCL)极为罕见,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难以做出早期诊断及进行恰当的治疗。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伴发热2月余”入院。
入院前患者反复发热,最高温度39.2℃,当地医院予以消炎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入院前2个月至我院中西医科予以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引出脓性液体,术后引流袋内持续引流,每日50ml左右。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乙肝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4年前曾因“肝内胆管结石”行“胆囊切除及左肝部分切除及胆道探查术”。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未见肠型和胃肠蠕动波,右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右肝前见穿刺引流管,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脏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14.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9%。乙肝标志物示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
B超:肝右叶囊实性占位,边界不清,左肝部分缺如。
CT:肝右叶囊实性占位,行穿刺引流术后改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与前片比较,病灶内液性成分减少(图1)。

图1 CT示肝右叶囊实性占位,及穿刺引流术后改变
诊断:1.肝占位(右):肝脓肿?肝囊腺瘤伴感染?肝恶性肿瘤伴感染?
2.左肝部分切除术后
(一)手术过程
腹腔内无腹水,肝脏周围粘连严重,肝脏质地软,色暗红,边缘钝,左肝部分缺如,肝右后叶上段近膈顶处探及一10.0cm×11.0cm的肿瘤,与膈肌致密粘连,肿瘤质软,有波动感,余肝未及异常。手术中仔细分离肝脏周围粘连,阻断肝门后,沿肿瘤边缘切除,尽可能保留肝脏组织,肝创面予以对拢缝合。术中出血1000ml,输红细胞悬液800ml,血浆400ml,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二)术后情况
1.术中肿瘤剖开后取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阴性。
2.术后予以保肝支持、抗感染治疗。
3.术后予以白蛋白支持及血浆支持治疗。
4.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体温基本正常。
5.术后第5天复查B超,示肝创面少量积液,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无发热及胸闷症状,未行特殊处理。
6.术后第10天出院,未拆线。
术后病理诊断:肝右叶鳞状细胞癌,中度分化。
镜下所见:肿瘤组织排列呈巢团状或梁索状,细胞多边形,部分癌细胞胞质透亮,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明显,肿瘤内见片状凝固性坏死,周边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余肝无假小叶结构(图2)。

图2 术后病理检查镜下所见
免疫组织化学:Hep(-),HBSAg(-),CK7(-),CD19(+),CD34(-),GPC3(-),EMA(+++),P53(+),P63(+++)。
(三)手术并发症
1.并发症发现
术后14天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4℃,并出现切口下方脓性渗出。查血常规示WBC13.4×109/L,HGB7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3%。复查上腹部CT示右肝前积液,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2.并发症的处理过程
予以对症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出淡黄色胸腔积液,量约1100ml;输红细胞悬液400ml,血浆200ml。
将切口下缘拆开,内切口内有脓性渗出,与腹腔内相通,予以切口内置管引流,并加强换药(图3)。

图3 切口内置管引流
切口置管引流每日30ml淡黄色腹腔积液,无脓性,较清亮,查腹腔积液总胆红素30μmol/L,排除胆漏。置管一周后,引流量逐渐减少,约5~10ml/d。置管11天后,无引流液引出,复查B超无腹腔积液。置管第12天拔出引流管,并缝合切口。置管第21天,全部切口拆线。
PSCCL术前诊断困难,发现时大多已晚期,且本病恶性程度极高,国内外报道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虽经积极治疗及处理,但无法阻止其复发和转移,预后极差。国内报道2例PSCCL行肝移植术存活超过24个月者。但绝大部分生存时间<6个月。有文献报道,统计23例病理明确诊断的PSCCL患者,2例行化疗后病灶未见变小,后出现肿瘤多发转移死亡。其余21例行手术治疗,生存期>6个月者5例(其中肝脏移植术2例;年轻患者2例,行肝肿瘤切除术后,生存8个月和11个月,后出现肝内多发转移死亡;另一例确诊较早,及时行手术治疗,生存13个月)其余16例生存时间<6个月。本例患者术后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