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结石和胆道感染是我国胆道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长期慢性炎症基础上,一部分病例胆道黏膜逐渐发生糜烂、溃疡、不典型增生,甚至恶变。鉴于目前胆道肿瘤有增加的趋势以及外科手术的进步,手术切除率明显升高,因此,临床医生在处理胆道结石和胆道感染时应高度警惕胆道疾病恶变的可能。
患者,女性,60岁,因“体检发现胆结石1周”入院。
患者因发热伴咳痰1个月,在外院考虑肺部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好转,1周前复查时,查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和右肝内胆管结石要求手术而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
B超:胆总管结石和右肝内胆管结石。
CT:肝右叶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囊体积大,内点状致密影,腹腔未见积液,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两侧少量胸腔积液。提示:肝右叶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多发结石伴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囊结石(图1、图2)。

图1 CT增强扫描动脉期

图2 CT增强扫描静脉期
诊断:
胆总管结石
右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一)手术过程
术中探查发现肝脏右叶萎缩,肝脏逆时针方向转位,胆总管结石,右肝管结石,解剖第一肝门,游离并结扎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左右半肝之间出现明显分界线,沿分界线离断肝实质,离断右肝管时发现右肝管内充满鱼肉状软组织,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散在泥沙样结石,胆囊结石。考虑右肝管癌,决定改变手术方式为右半肝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胆囊切除,右肝管根部切断,肝总管内放置T形管,短臂跨过右肝管残端。
(二)术后情况
术后病理证实:右肝管低分化腺癌。
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术后第8天拆线,第10天后出院,3个月后拔T形管。
胆道并发症如胆漏和胆道狭窄是肝胆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例通过离断肝脏时每一根管道的确切结扎、离断,切断右肝管部位的正确选择以及T形管的妥善放置,成功避免了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离断胆道前的胆道造影对确定离断部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