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ERCP治疗胆道良性狭窄所致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与体会
ERCP治疗胆道良性狭窄所致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与体会
作者
李甫,李可为,王坚
案例诊断
胆管狭窄
导读

众所周知,出血、穿孔、胰腺炎是ERCP术后三大严重并发症。尽管总体发生率不足5%,但一旦发生,无论对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经济都是巨大的负担;同时,更是对手术医师的临床抉择、心理素质、医患沟通能力的全面考验。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前两者,大多数病例可经保守治疗痊愈,但仍有少数患者不可避免地继发坏死性胰腺炎,即使及时手术仍可危及生命。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1岁,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6个月,皮肤渐进性黄染伴腹胀1月余”入院。

患者6个月前在外院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外引流术,术后4个月行T形管造影提示胆总管残余结石,经T形管窦道取石后拔除T形管后,逐渐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伴有中上腹部胀痛不适、食欲下降、间断性高热达39.0℃,行MRCP检查提示:胆管中段狭窄,近端胆管扩张,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

体格检查:神志清晰,精神较萎,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腹壁无曲张静脉,无双下肢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5.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3%。

肝功能:总胆红素76.4μmol/ L,结合胆红素45.5μmol/L,γ-GT 1129U/L,GPT 145U/L。

MRCP:提示胆管中段局限性狭窄,近端胆管扩张(图1)。

图1 MRCP示胆管中段局限性狭窄,近端胆管扩张

初步诊断:阻塞性黄疸,胆总管术后肝外胆管狭窄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手术过程:

患者于2013年11月11日在全身麻醉、左侧卧位下接受手术,十二指肠镜顺利到达降部,乳头开口正常。插管进入胆管后,Dreamwire导丝反复调试到达梗阻以上胆管;柱状球囊扩张狭窄段胆管(球囊直径8mm,长度5cm),扩张前后造影(图2);退至十二指肠扩张大乳头2分钟,以便置入多个塑料支架(图3)。

图2 柱状球囊扩张狭窄段胆管前后造影,扩张后狭窄环明显减退

图3 予以乳头扩张后,沿导丝分别置入两根塑料支架通过狭窄段

患者术后胆道梗阻症状明显减轻,术后第三天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降低至29.3μmol/L,转氨酶指标同步恢复,表明塑料支架引流有效。

术后第一天即出现较剧烈的中上腹痛、腹胀不适,无发热、寒战,尿量正常,体检:中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无皮下捻发感,予以急诊上下腹CT平扫(图4):未见明显十二指肠穿孔征象。胰腺稍肿胀、体尾部可见少量絮状渗出,伴有血淀粉酶增高(1325U/L),初步诊断:ERCP术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止酸、抑酶、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内环境平衡等非手术治疗。 

图4 ERCP术后第1天的上下腹CT平扫图

此后每7~10天复查一次腹部增强CT,完整地显示了该患者由水肿型胰腺炎向坏死性胰腺炎发展的过程。ERCP术后第8天,腹部增强CT示胰头部渗出明显,胰体部前方和胰尾部形成局域性假性囊肿;肾周筋膜尚清晰(图5)。术后第16天,腹胀较前加重,无发热,有排气排便,腹部增强CT示渗出较前无明显进展(图6),继续保守治疗。术后第24天,出现呕吐表现,胃肠减压效果差,无发热、腹胀加重,排气排便少,腹部增强CT示胃脾间包裹性渗出团块,胰腺头部前后方积液加重明显,围绕肠系膜血管,肾周间隙受压,发现左下腹有合适的穿刺引流部位(图7),但患者坚持保守观察。ERCP术后第36天,患者出现高热(图8)、呕吐加重、腹胀难忍、排气明显减少,腹部增强CT示腹腔内广泛渗出,胃脾、胰周、肾周积液伴气体,提示渗出伴感染加重(图9),经充分的医患沟通后,决定行坏死性胰腺炎清创术。

图5 ERCP术后第8天的腹部增强CT图

图6 ERCP术后第16天的腹部增强CT图

图7 ERCP术后第24天的腹部增强CT图

图8 ERCP术后1个月,体温持续升高

图9 ERCP术后第36天的腹部增强CT图

2013年12月21日行开腹坏死性胰腺炎清创术,采用标准“人”字形切口,术中见:腹腔内广泛渗出、网膜水肿,胃脾间、胰腺周围及左右结肠旁沟后方有大量腥臭味、脓性液体及坏死灶,部分炎症团块包绕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予以清除后,分别于左右结肠旁沟后方、胃脾、胰头部留置四根自制的“三套管”引流。同时自腹壁留置空肠营养管。

术后肠内营养逐渐加量,24小时不间断腹腔引流管冲洗,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清创术后12天,腹部增强CT显示脓液和坏死物已基本清除,胃脾间和胰头部少量残留,网膜组织水肿明显(图10);胃肠减压量多。清创术后59天,腹部增强CT显示腹腔水肿明显好转,渗出液吸收,腹腔内无坏死灶残留(图11);逐渐将双套管和胃管全部拔除,术后2个月进食半流质。

图10 清创术后12天的腹部增强CT图

图11 清创术后59天的腹部增强CT图

预后

患者出院后逐步恢复普通饮食,肝功能无异常变化,术后5个月来院复查腹部增强CT(图12):腹腔内水肿显著消退,无明显残留坏死灶,无肝内外胆管扩张,术后12个月再次行ERCP,拔除塑料支架后行胆道造影,观察胆管无狭窄,造影剂通畅。

图12 清创术后5个月的腹部增强CT图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述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进展期胆管癌治疗的小细节:关于亚影像学转移和T形管造影的思索 下一篇:联合ALPPS及TACE综合治疗肝硬化肝癌患者经验与体会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