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合并马蹄足
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合并马蹄足
作者
滕星
案例诊断
胫腓骨延迟愈合(右,内固定术后);马蹄足畸形(右)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3岁,主因“右小腿车祸致开放小腿骨折术后4个月,合并足下垂畸形”收入院。入院4个月前车祸导致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图1A),当时行清创缝合术。术后3天行胫腓骨切开复位、胫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腓骨克氏针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入院前半个月切口停止渗出。拆石膏后患者发现足下垂畸形。查体: 右小腿前内侧、外侧切口瘢痕及胫骨骨折周围软组织,踝关节马蹄畸形。踝关节主动和被动跖屈背伸50°~35°~0°,膝关节屈伸140°~0°(图1B),双足感觉对称存在,踝关节周围肌力均是Ⅴ级。X线: 胫腓骨骨折线清晰可见,踝关节最大背伸侧位示马蹄畸形(图1C)。冠状面和矢状面CT未发现胫骨折端有明显的大块死骨(图1D)。

图1 入院资料

A. 伤后X线片; B. 住院时外观; C. 术前X线片; D. 术前CT

临床诊断

1. 胫腓骨延迟愈合(右,内固定术后)。

2. 马蹄足畸形(右)。

治疗过程

治疗原则及手术设计

治疗原则: 采用Ilizarov技术固定胫骨促进骨折愈合同时矫正足部畸形。

外固定设计: 在胫骨远近端各使用2个全环,中间安放1只全环以备骨运输所需。在足部安装环式结构,用于矫正足部畸形。

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

(一)手术过程

先切开骨折端判断有无感染及死骨。显露断端后,松止血带,见周围组织炎性水肿严重,骨皮质有渗血(图2A)。术中决定,为了安全起见,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查。手术Ⅰ期取出内固定、扩创并用外固定架固定、加压。以备术后尝试通过加压-牵开-再加压过程促进愈合; 如果失败,3个月后再植骨,这样可以将由于潜在感染造成的植骨后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同时还可能不植骨而达到愈合。

为了避免先取出原有内固定后出现移位,先行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然后取出内固定(图2B)。在该患者近侧骨折段用了3个环,多加的一个环是为了一旦术后发生感染,日后需要骨运输时固定运输骨块用。术中在透视下试验性牵开,发现不能顺利进行(图2C)。再次阅读术前CT,发现腓骨骨折端后侧、内侧皮质连续阻滞了有效的牵开(图2D)。腓骨骨折端小切口切开后,用钻头打断愈合的骨痂后,胫骨能顺利牵开(图2E)。术中再短缩,直至能通过外固定架进行加压(图2F)。缝合小腿切口后,在足部增加足环,分别在前方、后内和后外侧和小腿的环相连,用于纠正马蹄足畸形(图2G)。

图2 术中资料

A. 术中外观;B. 术中安装固定架后外观和X线片;C. 术中发现透视胫骨不能牵开;D. CT发现腓骨骨折端愈合;E. 处理腓骨骨折端后,牵开胫骨;F. 胫骨骨折端加压;G. 术后外观和X线片

术后标本培养发现腐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静脉应用万古霉素抗炎。

(二)马蹄足畸形的矫正

术后第一天开始通过调整丝杠上的螺丝改变足环的位置矫正畸形。最初所有螺丝杠均以4mm/d的速度进行调整,分4次进行,前方短缩、后内和后外侧牵开。2周后踝关节间隙增宽(图3A)。由于患者主诉矫正过程中疼痛难忍,将后方的牵开速度降低为2mm/d进行调整,仍分4次进行。

术后4周,马蹄足矫正至踝关节中立位,踝关节间隙仍处于牵开状态,胫骨切口尚未完全愈合,仍有渗出(图3B)。为了防止复发,继续矫枉过正至略背伸位。术后6周,踝关节矫正至背伸10°~15°(图3C)。术前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的肌力正常,为了能恢复一定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的僵硬,维持背伸位4周后,白天将连接足环的三根螺丝杆拆除(图3D),鼓励患者练习踝关节主动跖屈背伸; 夜间或休息时将螺丝杆重新安装,使踝关节置于最大背伸位(图3E)。练习4周后,拆除足环。

图3 术后足下垂的矫正

A. 手术后2周,踝关节间隙增宽;B. 手术后4周,踝关节中立位,胫骨切口未愈合;C. 术后6周,矫枉过正;D. 矫正结束,维持过伸位4周后,白天松开连接外观;E. 夜间、休息时保持连接

拆除足环后3个月,双下肢负重时踝关节体位像,足底印迹显示患侧能够足部三点负重,双足负重时对比示大体未见明显畸形(图4A)、主动跖屈背伸各5°~10°(图4B)、双踝负重下正位和患侧足踝负重下侧位X线片(图4C)。

图4 拆除足环后3个月

A. 双足负重足印和外观;B. 主动背伸外观;C. 负重下X 线片

(三)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术后的进一步治疗

术中通过环形外固定架对胫骨骨折端进行加压后,术后X线片上发现有少许侧方移位(图5A),为此,采用单纯加压治疗。鼓励患者在能接受的程度内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2周后能够完全行走。

术后加压3. 5个月时,马蹄足已被纠正,刚拆除足环时X线示胫骨骨折线模糊(图5B)。

术后6. 5个月时,X线平片示骨折线消失(图5C),为了详细评价折端的愈合情况,指导能够拆除外固定架,进一步行冠状面和矢状面CT检查,发现有些平面骨折愈合,而有些平面骨皮质仍然中断(图5D)。通过放松固定远端环的螺丝能进一步减少外固定架上承担的应力(图5E),当负重时增加了断端的轴向应力,有利于骨组织的再生。

术后8. 5个月时,胫、腓骨骨折均愈合(图5F),冠状面和矢状面CT发现所有平面骨折均恢复连续性。此时认为能“安全地”拆除外固定架。

拆除外固定架后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端愈合良好(图5G)。

图5 胫骨干延迟愈合的治疗

A. 术后X线片;B. 术后3. 5个月X线片,骨折线模糊;C. 术后6. 5个月X线片,骨折线消失;D. CT显示骨折线没有完全消失;E. 松开远端固定螺母;F. 术后8. 5个月,外固定拆除前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G. 外固定拆除2个月后X线片

经验教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评议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马蹄足伴膝关节畸形的治疗 下一篇:马蹄足畸形伴踝关节强直的治疗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