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马蹄足伴膝关节畸形的治疗
马蹄足伴膝关节畸形的治疗
案例诊断
足下垂(左);膝关节半脱位(左);胫骨平台陈旧骨折(左);瘢痕形成(左下肢)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3岁,主因外伤后左膝关节畸形,僵硬,左侧马蹄足畸形1年收入院。患者1年前车祸致左胫骨平台骨折脱位,左下肢大面积烧伤。于当地医院行植皮术。胫骨平台骨折未予处理。3个月后出现左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活动受限;左侧马蹄足畸形。查体:患者跛行,左足跟不能着地。左大腿、膝关节、小腿可见大面积邮票植皮后形成的贴骨瘢痕。左膝关节屈曲43°,内翻20°挛缩畸形。左足下垂内翻畸形32°,小腿及足无压痛、叩击痛和异常活动。右侧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0°至跖屈40°。足背动脉双侧搏动可及。左侧足趾背伸活动无,跖屈活动正常。X线片:膝关节前后位片示膝关节骨折脱位,胫骨平台内髁塌陷。膝关节内翻20°畸形;侧位片示胫骨平台后方塌陷,膝关节屈曲畸形43°。左踝关节前后位片示踝关节间隙变窄,侧位片示踝关节跖屈畸形32°(图1~图3)。

图1 膝关节X线片

图2 踝关节前后位片和侧位片,示马蹄足畸形,踝关节跖屈32°

图3 三维CT示胫骨平台后内骨折塌陷,胫骨平台向外侧脱位

临床诊断

1. 膝关节半脱位(左)

2. 胫骨平台陈旧骨折(左)

3. 足下垂(左)

4. 瘢痕形成(左下肢)

治疗过程

治疗原则及手术设计

治疗原则:采用全环环式外固定一期同期矫正膝部屈曲畸形和足踝部畸形;二期使用矫正膝关节半脱位。

外固定设计:在股骨固定2个环,在胫骨中段用2个固定环,每个固定环用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用于矫正膝关节脱位。在足部用1个椭圆形固定环,后足用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在跟骨上,与胫骨中段的全环用于矫正足部畸形。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仰卧位,采用椎管内麻醉。在股骨固定2个环,每个固定环交叉穿过2枚克氏针,在胫骨中段用2个固定环,每个固定环用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在足部用1个椭圆形固定环,后足用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在跟骨上,前足用1枚克氏针固定跖骨(固定第1、5跖骨,中间经过其他跖骨骨皮质越多越好)。股骨和胫骨的克氏针张力为1200N,跟骨和跖骨固定的克氏针张力为1000N。用3根连杆连接小腿环和足环,再用3根连杆连接大腿环和小腿环,都按照前方1根、后方对称2根安装(图4~图6)。

图4 伊氏架术后外观

图5 伊氏架术后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片

图6 伊氏架术后踝关节前后位及侧位片

(二)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开始旋转连杆上的螺母,第一周每天2~4圈,分4次;第2周开始每天1圈,分4次。膝关节先调节后方撑开连杆,每天分4次,每次旋转螺母90°。在膝关节屈曲畸形得到纠正后再以3根连杆一起调节螺母,恢复膝关节的关节间隙。为纠正内翻畸形,再调节后内侧撑开连杆。

随访结果

2个月后踝关节恢复中立位,膝关节恢复屈膝5°位,内翻畸形得到纠正,膝关节冠状面对线存在侧方移位(图7~图9)。

图7 术后2个月X线片

图8 术后2个月踝关节侧位片

图9 术后2个月体位像

通过安装侧向移位的连杆,每天旋转螺母1圈进行调整。再过2周后侧方移位得到纠正,冠状面力线回复满意(图10~图12),下肢全长片显示患肢力线正常(图12)。携带6个月后拆除外固定架。

图10 安装在股骨环和胫骨环之间的侧方移位调节杆,每天旋转螺母1mm

图11 调节2周后膝关节前后位片及侧位片

图12 双下肢全长片示下肢力线恢复正常

经验教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评议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小腿软组织瘢痕性马蹄足畸形 下一篇: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合并马蹄足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