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
病例 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
作者
黄雷;李卫华
案例诊断
踝关节骨折(右、前踝、后踝、陈旧);踝关节脱位(右)
病历摘要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6岁。因踝关节骨折术后畸形并异常活动2个月于2008年6月26日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求治。2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伤右踝关节,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踝关节骨折脱位并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图1、图2),术后辅以石膏夹板固定数周。因拆除石膏后,右踝关节畸形并活动异常,负重时踝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拍片复查示踝关节脱位(图3),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求治。

查体:持双拐,右下肢不负重。右踝关节轻度肿胀,踝关节前内侧可见一纵弧形线状手术切口瘢痕,长约8cm。右踝向前内侧突出。踝关节跖屈约30°。可及内踝克氏针尾。踝关节主动背伸差20°到中立位,跖屈较健侧多10°。前抽屉试验(+)。足部血运、感觉和活动正常。

图1 伤后X线片示右踝关节骨折脱位

图2 术后X线片示前踝、后踝骨折块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骨折块用克氏针固定。距骨向前移位。踝关节辅以石膏后托制动

图3 术后1.5个月X线片示:右踝关节仍辅以石膏后托制动。前踝、后踝骨折块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骨折块用克氏针固定。距骨向前移位

右踝关节X线片示:右踝关节前踝和后踝骨折,前踝骨折块向前和近端移位,以2枚克氏针固定。内踝骨折块向近侧移位,2枚克氏针固定。踝关节向前、内脱位(图4)。

右踝关节CT:踝关节向前、内脱位。踝关节面不平整。踝关节前缘和内踝骨折,复位欠佳(图5、图6) 。

图4 伤后2个月X线片示:前踝、后踝骨折块没有得到良好的复位,骨折块用克氏针固定。距骨向前移位

图5 伤后2个月右踝关节矢状面CT:前踝关节面缺如,骨折块向近侧移位,用克氏针固定。距骨位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前方

图6 伤后2个月右踝关节冠状面CT示:距骨内翻、内移,内踝骨折,内踝关节不平整,骨折块向近侧移位,骨折块用克氏针固定

临床诊断

1.踝关节骨折(右、前踝、后踝、陈旧)。

2.踝关节脱位(右)。

治疗过程

治疗原则

复位踝关节骨折和脱位,重新固定。

治疗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1.先取原手术切口进入,拔出克氏针,见内踝和前踝骨折块并未与主骨愈合。将踝关节前、内侧关节囊切开。于距骨颈和跟骨自外向内分别拧入2枚斯氏针至对侧。术者双手持此2枚斯氏针的两侧,向远、后侧持续牵引,经透视多次证实无法复位踝关节。

2.于胫骨中下段和中上段水平分别置放1环,以4根丝杠彼此相连。于跟骨和跖骨分别拧入2枚交叉克氏针和1枚克氏针,施加张力后固定在2个U形环组成的椭圆形环。

3.将2根丝杠自远侧环前方的两侧与足环后方的两侧相连。逐渐延长两侧的丝杠,在透视下观察,直至踝关节复位。

4.用2枚螺钉将复位好的内踝固定。将前踝骨折块复位,并且取胫骨平台内侧松质骨置于前踝骨缺损部,最后用T形接骨板螺钉固定。

随诊结果

术后右踝关节X线片示:右踝关节复位佳,右踝关节内、外踝骨折复位好,内植物位置好(图7)。术后伤口甲级愈合,如期拆线,出院。

图7 术后3天右小腿和踝关节正位X线片

内、前踝关节复位好,分别以螺钉和接骨板螺钉固定。踝关节关节面平整,内、外踝关节间隙等宽,胫骨平台外侧有一斜行皮肤缝合器影,此为取骨手术切口。伊氏架固定踝关节。侧位X线片:踝关节对合关系正常,内、前踝骨折块复位固定理想。小腿远侧环与足环之间用丝杠相连,丝杠的方向为向后、向远,与原距骨脱位的方向相反

每相隔1个月复查一次,因踝关节复位一直很好,术后3个月内未调整外固定架。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持双拐部分负重,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5个月完全弃拐负重行走。术后10个月复查时无不适主诉(图8、图9)。

图8 术后10个月X线片

图9 术后10个月患肢功能

经验教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评议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缺损 下一篇:病例 胫骨内翻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