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0岁,因“右大腿外伤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后出现异常活动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因交通事故致右股骨远段闭合骨折。3日后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针和记忆金属环内固定术(图1)。术后5个月X线片示股骨干中段骨折线清晰(图2)。术后约13个月后因骨折不愈合于当地医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石膏夹板固定(图3)。

图1 术后1个月X线片示股骨干中段骨折,以逆行IMN及记忆金属环固定

图2 术后5个月X线片示股骨干中段骨折线清晰

图3 内固定术后13个月,内固定物取出术后3天
去除固定物2个月后右股骨X线片显示右股骨干中段骨折,骨折线清晰,骨折端向前、内成角畸形,远折端的骨质呈吸收表现,近折端可见骨痂(图4)。因骨折愈合征象不明显,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既往体健。

图4 拆除内固定后2个月
骨科专科情况:平卧位。右大腿前、外侧面示右大腿向外成角畸形,右大腿外侧近段、中段和远段分别可见4cm、8cm和两个1cm长纵行手术切口瘢痕。右大腿近段前外侧可见两个1cm长纵行手术切口瘢痕。髌腱前方有一个3cm长纵行手术切口瘢痕。大腿中下段皮肤表面可见广泛小米粒大小凸起的红疹(图5)。右大腿中下段交界处压痛,有异常活动。坐位时屈髋可达90°位。右膝关节因痛拒绝屈膝。足趾血运、感觉及活动好。

图5 本次术前外观
临床诊断
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右)。
治疗原则
外固定架临时加压,提高骨折端间稳定性,逆行IMN稳定固定。
治疗过程
入院后行手术治疗。患者仰卧位,经原髌腱前切口进入,用11mm的髓腔扩大器扩大股骨髓腔,插入直径为10mm、长度为32cm的Smith-Nephew公司的IMN并安装远端锁钉。于股骨髁前方避开IMN,借助Orthofix的LRS钉夹上的1孔和5孔拧入2枚螺纹钉(图6); 通过股骨转子钉夹上的1孔和4孔,拧入2枚螺纹钉(图7),分别固定于对应处的骨内;安放、固定LRS(图8)。将IMN远端3枚锁钉借助瞄准器锁定。将LRS上的近侧钉夹滑动固定钮拧紧,松开远侧钉夹滑动固定钮。用L形扳手缓慢旋转牵开-加压螺栓(图9),使远侧的钉夹向近端滑动,从而使骨折端加压(图10)。
透视示与加压前相比骨折端间隙明显缩小(图11)。用2枚螺钉锁定IMN近端后,去除LRS,闭合伤口(图12、图13)。在麻醉下逐渐被动屈曲膝关节至正常范围。术后2天,嘱患者持双拐部分负重站立行走,恢复下肢诸关节活动度。

图6 骨折远端的外固定临时加压穿针

图7 骨折近端的外固定临时加压穿针

图8 骨折远端的外固定临时加压装置

图9 用L形扳手缓慢旋转牵开-加压螺栓使骨折端加压

图10 白线所指的血迹为远侧钉夹滑动之前的位置。远侧钉夹已向近侧滑动1cm

图11 与图6相比透视示骨折间隙明显缩小,IMN居中

图12 透视示已取出LRS,IMN远端已被3枚锁钉锁定

图13 术毕右大腿前外侧观,仅有数个使用钉皮器关闭的小切口
随访结果
术后2个月、5.5个月、1年复查X线片示骨折线仍清晰(图14~图16),患者情绪低落。鼓励患者增强信心,让患者完全弃拐行走。术后2年后患者复查,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图17),下肢无畸形,诸关节活动范围好(图18)。随行IMN取出术(图19、图20) 。

图14 术后55天X线片显示骨折端接触好,骨折线可见,骨折端两侧可见骨痂

图15 术后5.5个月右股骨及膝关节X线片显示骨折端接触好,骨折线可见,骨折端两侧骨痂呈肥大型不愈合表现

图16 术后1年右股骨及膝关节X线片骨折线仍然可见,仔细与图15相比骨折端两侧骨痂增加

图17 术后2年右股骨及膝关节X线片骨折线消失,骨髓腔相通,骨皮质厚度增加

图18 术后2年患者外观示右下肢无畸形,伤口愈合好,右下肢髋、膝和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图19 取出IMN后当日右股骨X线片示股骨干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完全被取出,膝关节完整,膝关节无骨性关节炎表现

图20 IMN取出术后右股骨干及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干骨折线消失,髓腔通畅,内固定物完全被取出,髋关节形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