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viruses-7,HHV-7)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对T淋巴细胞具有高度亲嗜性的新型疱疹病毒,因其基因组与人疱疹病毒-6 型(HHV-6)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约有75%的同源性,故将其归于β-疱疹病毒亚科,人群中感染十分普遍。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原发感染后通常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免疫抑制状态下可被激活,导致活动性感染。
临床上,HHV-7与小儿急疹和玫瑰疹等发病密切相关,并与神经系统病变有一定联系。成人HHV-7感染主要见于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患者。近年研究显示, HHV-7感染可在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患者当中引起一系列症状和疾病,如发热、肝炎、胃肠炎、视网膜炎、肺炎、骨髓抑制、脑病、多神经根神经病、免疫抑制、排斥反应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而据我们检索文献发现,HHV-7导致病毒性胸膜炎尚未见报道,本病例为首例。
HHV-7感染的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十分明确。HHV-7在唾液腺和唾液中持续存在,因此考虑唾液传播为主要途径。HHV-7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CD4+T细胞,下调CD4分子表达,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功能异常。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感染HHV-7后,出现细胞肿胀,形成多核巨细胞。靶细胞的分泌物也可引起邻近细胞的感染和凋亡。
HHV-7感染目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儿童血清HHV-7抗体阳性提示HHV-7原发感染,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因成人血清HHV-7抗体多阳性,故意义不大,但抗体滴度成倍升高有参考价值。能用于检测活动性感染标志物的方法包括病毒定量PCR等。
对于HHV-7健康携带者及轻度患者可不进行治疗。但对婴儿及免疫受损如器官移植者则需要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法昔洛韦等核苷类似物。HHV-7对更昔洛韦的敏感性要弱于HHV-6和CMV。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
值得关注的是,HHV-7感染还可促进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而成人Still's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有学者认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触发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发病。因此HHV-7感染与包括成人Still's病在内的多种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相关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患者非常容易感染HHV-6和HHV-7或导致潜伏的病毒激活,HHV-6和HHV-7的激活又可加重这些疾病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机体的免疫抑制。临床医生需提高对疱疹病毒如HHV-7感染的认识,尤其在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而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将疱疹病毒感染列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内容。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26岁,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既往体健。主因“间断发热伴皮疹、关节痛8个月,纳差、转氨酶升高1个月”于2008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2007-7-17)被野猫抓伤,先后5次注射狂犬疫苗。2007年8月4日在注射狂犬疫苗第4针后出现四肢散在小斑疹,不突出皮面,无痒感,自服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2~3天后消退。10天后开始出现发热,以午后为著,体温最高39.2℃,伴有畏寒、寒战、咽痛、乏力、四肢关节痛及四肢游走性大片红色斑疹,关节伸侧皮疹较多,热退后皮疹消失。外院诊断为“成人Still’s病”,给予口服泼尼松(80mg/d)及来氟米特(20mg/d)治疗,发热及皮疹逐渐消退,泼尼松逐渐减量至10mg/d;同时服用来氟米特20mg/d,定期随诊。
本次入院前1个月患者查体时发现ALT升高达45U/L,同时伴纳差、乏力等症状,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葡醛内酯治疗2周后复查转氨酶正常。入院前1日再次复查时发现ALT 1117.5U/L、AST 736U/L、LDH 909.3U/L、CK 22.8U/L、TBIL 19μmol/L,以“药物性肝损害”收住消化内科。入院查体:T 36.4℃、P 72次/分、R 18次/分、BP 95/60mmHg,心肺无异常,余系统亦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WBC 4.8×109/L、N 43.8%、L 41.2%、Hb 137g/L、PLT 182×109/L;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抗体均(–);血细胞沉降率19mm/h、CRP 44mg/L;ANA1:320H(IF,最低滴度1∶100)、抗ENA、抗ds-DNA均阴性;血清铁蛋白3270ng/ml。
入院后予以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停用泼尼松及来氟米特。入院后第10天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最高达40.2℃,热前伴有畏寒、寒战,无皮疹、无关节痛。复查血常规:WBC 3.8×109/L,N 37.4%,L 33.9%(2008-4-10),且WBC进行性下降;外周血手工分类:晚幼粒5%、杆状核14%、淋巴45%、异形淋巴细胞36%;骨髓涂片示感染性骨髓象;细胞免疫功能检测:CD4+明显减少,CD4+/CD8+为0.028;血清免疫功能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类风湿因子、补体C3、C4均正常;复查血清铁蛋白5460ng/ml。先后应用阿奇霉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等药物治疗,发热无缓解。2008年4月16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83/42mmHg),考虑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由消化科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经深静脉置管快速补液后低血压逐渐纠正。同时查体发现双下肺叩浊音、呼吸音减低,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图1)。

图1 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检查
黄色微混,蛋白定性(+),细胞总数1660×106/L,白细胞30×106/L;多核细胞30%,单核细胞 70%,糖6.03mmol/L,LDH 317.4U/L,Cl 113.8mmol/L,淀粉酶12.5 U/L。胸腔积液细菌、结核菌、真菌涂片和培养均阴性。将患者血及胸腔积液标本进行常见病毒的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疱疹病毒-7型(HHV-7)阳性(图2),余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偏肺病毒、EB病毒及人疱疹病毒-1型、2型、6型等)检测均阴性。

图2 胸腔积液PCR电泳结果示人疱疹病毒-7型阳性(92bp)
最终诊断
成人Still's病,人疱疹病毒-7型感染。
重要提示
1.青年女性,有成人Still's病史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史;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血及胸腔积液中的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
3.T细胞亚群CD4+淋巴细胞比例减少;
4.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5. 胸腔积液:渗出液;
6.血及胸腔积液病毒定量PCR检测显示人疱疹病毒-7型(HHV-7)阳性。
停用广谱抗生素,给予丙种球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体温渐降至正常,于2008年5月2日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泼尼松龙20mg QOD治疗,至今未再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等症状。
1.Frenkel N,Schirmer E,Wyatt L,et al.Isolation of a new herpesvirus from human CD4+ T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0,87:748-752
2.Alessandra S,Laura M,Gabriella CF.B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HV-6 and -7. Herpes,1999,6:78-81
3.Caselli E,DiLuca D.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associations of Roseoloviruses human herpesvirus 6 and human herpesvirus 7.New Microbiol,2007,30:173-187
4.Ward KN.The natural history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human herpesviruses-6 and -7 infections in the immunocompetent. J Clin Virol,2005,32:183-193
5.Efthimiou P,Paik P K and Bielory 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nn Rheum Dis, 2006,65:56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