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介绍
患者,女,24岁,因“确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个月余,发热伴干咳3天”入院。患者于2006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当地医院查血象提示白细胞异常升高。2006年7月来我院行骨髓象提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予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化疗后复查骨髓象提示AML部分缓解,2008年8月18日再次予MA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出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干咳,无寒战、咯血、皮疹和关节痛等。门诊予头孢吡肟3g iv.gtt b.i.d与阿米卡星400mg iv.gtt q.d抗感染治疗体温无明显下降,收住院。
入院体格检查
贫血貌,T 38.6℃,P 98次/分,R 24次/分,BP 110/80mmHg;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及少许干
啰音,无明显湿 啰音,右肺未发现明显异常。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0.34×109/L,HG 61g/L,PLT 14×109/L。中段尿培养见屎肠球菌。最终诊断
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
重要提示
1.青年女性,原发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以发热,干咳为主要症状;
2.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胸部CT见双肺片状高密度实变影,支气管充气相,周围可见毛玻璃样改变;
3.加用伊曲康唑抗真菌后症状无好转,肺部病灶继续进展;
4.中段尿培养见光滑念珠菌,肺组织病理最终确诊为曲霉;
5.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消失,肺部病灶明显好转,后两性霉素B单药维持1个月后肺部病灶基本吸收。
治疗
入院后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但患者体温仍反复升高,3天后查胸部CT提示双肺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相,周围可见毛玻璃样改变(图1)。

图1 治疗前胸部CT提示双肺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相,周围可见毛玻璃样改变
考虑真菌感染,加用伊曲康唑0.2g iv.gtt q.d抗真菌治疗。患者仍每日发热,体温波动于38℃左右,并咳嗽,咳大量黄黏痰,剧烈咳嗽时痰中伴血丝。4天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感染,双侧胸腔积液,较前片有所进展。期间行痰培养阴性,多次血培养均阴性,中段尿培养见光滑念珠菌。考虑患者肺部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未能控制,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细菌,并加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继续使用)抗真菌,并于当天行CT引导下右上肺病灶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可见真菌菌丝,部分菌丝呈45°角,提示曲霉(图2)。

图2 CT引导下右上肺病灶穿刺活检病理可见真菌菌丝,部分菌丝呈45°角,提示曲霉(HE×400)
治疗和转归
加用两性霉素B(从5mg/d渐加至30mg/d)抗真菌,3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1周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较前明显好转(图3),停用伊曲康唑,改两性霉素B单药维持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基本吸收(图4)。

图3 伊曲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1周后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好转

图4 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1个月后胸部CT提示病灶基本完全吸收
1.胡艳,牟向东.肺曲霉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3
2.Perea S,Patterson TF. Invasive Aspergillus infections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y patients. Semin Respir Infect,2002,17:99-105
3.汪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428-431
4.谢莉萍,刘霆,向兵.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华西医学,2006,21:390-391
5.樊新,徐修礼,白庆咸,等.抗真菌药物单独与联合应用对烟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90-92
6.周铁丽,彭婷婷,李玉萍,等.肺部曲霉感染的临床与耐药性研究.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309-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