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介绍
患者,男,54岁,因“咳嗽2年半,多发淋巴结肿大2年,伴淋巴结破溃7个月”于2007年7月19日入院。
患者2005年初无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不伴发热,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2005年8月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及破溃。活检病理:淋巴结肉芽肿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有散在片状坏死及微小脓肿形成。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无效。2005年9月诊断为“变异性哮喘”,给予氨茶碱、泼尼松治疗,淋巴结缩小,咳嗽好转。之后淋巴结再次肿大,累及颈部、腋下及腹股沟,伴双下肢水肿。此后曾间断出现6~7次发热,最高温度达到39.5℃,伴畏寒、寒战,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发作时间无规律。2005年11月再次服用泼尼松10mg q.d.并逐渐加量至10mg t.i.d,腹股沟淋巴结明显缩小,双下肢水肿消退。2006年2月左上肢疼痛、咳嗽、咳出大量黄痰,胸部CT提示:左肺占位、左侧肋骨破坏,肺内空洞形成。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淋巴结亚急性慢性炎症,可见微小脓肿形成,抗酸染色(–),PAS(–),六胺银(–)。2006年12月右侧滑车淋巴结局部皮肤破溃,无痛,有淡红色血性分泌物,创面不易愈合。此后下颌下、耳后等部位出现对称性淋巴结破溃。2007年3月患者出现鼻塞、鼻出血症状,就诊当地诊断为鼻窦炎。此次入院查体:右侧滑车、双侧耳后、颞部、下颌下可见皮肤破溃。双侧耳后、下颌下、左侧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右侧腹股沟处可见深褐色色素沉着,触之皮下有结节。
患者入院后以支持治疗为主,间断伤口换药。入院2周后,组织多科会诊,并请细菌室参加。会诊意见:对多个部位淋巴结进行活检,活检标本送病理的同时送微生物室进行镜检和培养。2007年8月行右颌下腺、颌下淋巴结活检,左颌下淋巴结活检,左耳前皮肤及皮下淋巴结活检及培养,培养结果示:左耳前皮肤,右侧滑车上创面组织拭子及破溃组织,双侧颌下淋巴结组织抗酸染色(+)。3天后培养可见菌落(图1),经鉴定为偶发分枝杆菌。

图1 颌下淋巴结组织培养72小时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菌落经鉴定为偶发分枝杆菌
最终诊断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重要提示
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
2.主要症状为咳嗽,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有破溃,间断发热;
3.肺内空洞样病变;
4.淋巴结活检:急性和慢性炎症,伴微小脓肿形成;
5.淋巴结活检组织培养:偶发分枝杆菌。
给予乙胺丁醇250mg t.i.d联合克拉霉素500mg b.i.d、阿米卡星400mg q.d静脉滴注,治疗后皮痂逐渐缩小,部分消失,肺内病灶减小,好转出院。
1.Brown TH.The 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Mycobacterium fortuitum and Mycobacterium chelonei.Infect Control,1985,6:283-288
2.Butt A.Cervical adenitis due to Mycobacterium fortuitum in patients with acquired immune def ciency syndrome. Am J Med Sci,1998,315: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