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女,40岁。
主诉
肢体运动障碍2个月,不能说话10天。
病史
患者于2月前晨起突发左侧上肢活动不灵、麻木、说话吐字不清,在当地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头颅MRI:双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小片状长T2信号,按“脑梗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川芎等药物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右侧肢体也不灵活,卧床不起。其间,时有发热、呕吐和腹痛,曾诊断为“胆囊炎”、“阑尾炎”、“附件炎”。住院前10天,患者不能说话,不能进食,四肢活动减少。住院当天头颅CT:双侧额、顶交界处片状低密度影。
缺少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要想到少见型或特殊型卒中、想到“隐源性”卒中。想到查找“隐源性”栓子。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肾病史。否认家族史。
院内观察
一般查体:体温37.4℃,血压130/70mmHg,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学查体:缄默不语,自发睁眼,不能执行指令,眼球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动静脉比例大致正常。压眶后双侧口角上提对称,伸舌不配合,四肢瘫,左侧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下降,其余三肢肌力2~3级,肌张力增高,双侧掌颌反射(+),左侧Babinski征(+),颈强(+)。
住院后检查
血WBC 21.1×109/L,中性粒细胞82%。尿常规:WBC+++,RBC+++,蛋白++。尿素氮22.9mmol/L,肌酐211μmol/L,谷丙转氨酶147U/L,血沉20mm/L,血糖、血清离子正常。腰穿:脑脊液压力190mmH2O,常规和生化均正常。
住院后1周,深昏迷状态,双下肢皮肤发绀,左侧下肢皮肤发凉,右侧下肢肿胀,双侧足背搏动消失。次日,呼吸急促,血压测不清,双下肢皮肤可见片状瘀斑。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T波改变。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当日死亡。
尸检报告
脑标本大体所见:脑沟宽,脑回窄,呈脑萎缩改变。脑底动脉未见动脉硬化改变,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外侧裂周围、顶、枕、颞叶见陈旧软化灶,11cm×5cm。左外侧裂上下唇变软,8cm×3cm。左侧颞下回皮质散在陈旧渗血。半球冠切,右外侧裂周围软化,5cm×4cm×11cm,波及右侧颞上部、额下部、顶、枕、岛叶,组织变软坏死,呈干酪样,灰白质界限不清。左外侧裂四周软化,3cm×3cm×7cm。左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半卵圆中心散在多发腔隙性梗死灶,约0.3cm×0.5cm大小。脑干和小脑未见异常。
外周器官
胃小弯溃疡型腺癌,伴肝内转移癌。左室前壁心肌梗死,左前降支分支血栓形成,左室附壁血栓,二尖瓣血栓性赘生物。肺水肿。脾脏多灶性梗死。左肾多灶性梗死。小肠壁多灶性出血。左股动脉栓塞,右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形成及由此引起的卒中是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仅次于转移瘤,甚至有时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
诊断
1. 胃癌伴肝转移癌
2. 无菌性心内膜炎伴血栓形成
3. 多处动脉栓塞致器官梗死(脑、心肌、肾、脾、下肢)
4. 右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