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头痛、呕吐、皮下结节
病例 头痛、呕吐、皮下结节
作者
曲方
案例诊断
颅内转移癌(intracranial metastasis);高颅压危象;左侧背部皮下转移性腺癌(subcutaneous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metastasis)
病历摘要

病历摘要

男,40岁。

主诉

间断性头痛1个月,加重伴呕吐1天。

病史

患者1个月前曾因头痛、呕吐4小时来院检查,头颅CT示双侧侧脑室前后角旁片状低密度影。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住院后,行头颅MRI检查:双侧脑内见多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注射Gd-TA后见多个小环形强化,其内可见点状强化(图1),结果回报:不除外“脑囊虫病”。行三次腰穿检查,压力320~180mmH2O,WBC 0,糖3.2~3.6mmol/L,蛋白0.78~0.94g/L,抗酸杆菌、隐球菌、囊虫抗体等(-)。给予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地塞米松、抗生素等治疗,住院20天,症状缓解而出院。出院11天后以突发头痛,呈爆裂样,抱头喊叫,坐卧不宁,频繁呕吐1天再次入院。

图1 A、B和C图为T2WI,示双侧额、枕叶及左侧颞、顶叶不规则长T2信号;D、E和F图示双侧额叶和枕叶近表面处小环形强化影

高颅压危象,矛头直指“恶性”病变,尤其肿瘤。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史。否认食“米猪肉”史。

院前分析

症状和影像及其逻辑关系均已明确,目前的工作是寻求影像病灶的性质来源,主要是从脑脊液、系统化验检查结果、特殊影像如MRS、病情演变以及治疗效果观察找到线索。

院内观察

一般查体: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左侧肩胛下见一皮下结节,约1.5cm大小,皮色正常,质硬,无压痛。

细心的医生发现皮下结节,并行活检,才使诊断“柳暗花明”。

神经学查体

神清,构音正常,痛苦面容,呻吟和喊叫不止,眼球各方向活动充分,双侧瞳孔正常等大,眼底:双侧视乳头色潮红,边界不清,未见视网膜出血。余脑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血囊虫抗体(-)。脑脊液:压力240mmH2O,WBC 0,糖3.8mmol/L,氯化物119mmol/L,蛋白0.98g/L,镜下未查到嗜酸细胞,未查到肿瘤细胞。抗酸杆菌(-),新型隐球菌(-),囊虫抗体(-),PCR:TB-DNA(-),免疫球蛋白: IgG7.5g/L,IgA1.5g/L,IgM0.7g/L。ECG:正常。X线片:胫腓骨未见异常。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常。TCD:脑底及椎-基底动脉血管阻力增大,左侧大脑后动脉血流略减慢。EEG:背景节律普遍减慢,不规则慢波及发作性θ波和δ波,呈广泛重度不正常脑电图。

诊断

1. 颅内转移癌(intracranial metastasis)

脑实质转移癌(parenchymal metastasis)

脑膜癌病(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2. 高颅压危象

3. 左侧背部皮下转移性腺癌(subcutaneous 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

4.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治疗过程

住院第10天,突然出现烦躁、意识不清,双眼球分离性外斜视,瞳孔不等大,左侧5.0mm,右侧2.0mm,对光反应消失,按“脑疝”抢救,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地塞米松等治疗。2天后意识改善,瞳孔等大,光反应恢复。

住院2周,行皮下结节活检,病理报告:背部皮下肿物。镜下显示结节内腺癌样结构,其中由纤维组织分隔,有成巢上皮性瘤细胞,并有腺样结构。诊断:转移癌(腺癌)。

其后,一直头痛,时重时轻,进食差,时而意识清楚,时而意识朦胧,并经常出现发作性躁动(或意识丧失)和瞳孔不等大,一直给予甘露醇、呋塞米及布桂嗪等治疗。家属拒绝颞肌下减压手术和进一步检查。

住院45天时,患者明显消瘦,右侧颈部可扪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融合,活动度差。神清,反应迟钝,双眼视乳头明显水肿,视力和听力下降,四肢腱反射消失,颈强(++)。静脉输液治疗困难。

住院59天,自动出院。

随访

出院半月后死亡。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头痛、复视 下一篇:病例 少年男性,行走不稳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