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女,12岁,右利手。
主诉
右下肢酸胀无力8月,视力减退2周。
颈部僵硬疼痛可能由脑膜刺激征或小脑扁桃体下疝所致,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病史
患者于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酸胀,主要为右侧大腿和小腿后部,每逢运动时加重,休息后稍改善。半年后家属发现患者走路时身体向左侧倾斜,右下肢有拖步。外院予地塞米松15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治疗,1周后患者觉右下肢酸胀消失,行走拖步略有改善,此后一直口服泼尼松30mg,每天一次。1月后又出现右下肢酸胀,程度较前更明显。2004年12月初患者出现右眼视力减退,看不清报纸上的小字,大字勉强可辨认,但较模糊。同时觉颈部僵硬疼痛,伴有胸闷和右下肢拖步加重。再用地塞米松治疗后颈部僵硬疼痛改善,但右下肢酸胀无力和右眼视力减退仍进一步加重。入院前患者右眼在1米内已看不清其母亲面孔模样,左眼视力也有减退,右下肢酸胀加剧,有时出现痉挛样剧痛,需服用止痛药方可缓解。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眼视力减退,右眼为1米数指,左眼0.1。眼底视乳头稍隆起,除颞侧外边界均不清,无明显充血。无偏盲。双瞳孔等大等圆,3.5mm,对光反应好。余脑神经无异常。颈有抵抗,抬头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均5级,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4级。右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左侧+,右侧膝反射++,左侧+。右侧Babinski征(+),左侧(-)。双侧Kernig征阳性,Lasêgue征阳性。右侧偏身痛、温觉轻度减退,深感觉正常。
既往史
否认有其他系统疾病史。
家族史和个人史
无特殊。
诊断
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腰穿检查压力>300mmH2O,Cl-113mmol/L,糖4.3mmol/L,蛋白545g/L,WBC10×106/L,多核粒细胞60%,单核细胞40%,隐球菌涂片阴性,脑脊液分析提示血脑屏障严重破坏,脑脊液中白蛋白和IgG含量均超过标准范围,于患者的脑脊液中可见明显多于血清中的OB,提示伴有鞘内IgG的合成增加。脑脊液脱落细胞检查阴性。
PPD试验阴性,血RPR、TPPA、SS-A、SS-B、ANCA均阴性。BAEP正常,SEP正常,VEP左眼P100波潜伏期轻度延长,右眼P100波反应消失。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腰椎MRI平扫见L5水平椎管内偏右方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占位,T1WI略呈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1.5cm×1cm,邻近蛛网膜下腔略增宽,邻近右侧神经根略受压。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颈椎MRI平扫见C4~C6节段颈髓肿胀伴髓内异常信号,T1WI低、T2WI高,病灶偏脊髓右侧。头颅MRI见松果体区、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双侧小脑半球及鞍上池区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FLAIR呈混杂高信号,病灶累及视交叉。脑室系统略扩大,增强后结节状强化(图1)。
患者后转入神经外科行V-P分流术及L5椎管内占位探查术,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证实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图1 头颅及脊髓MRI增强示脑膜广泛强化,小脑幕上有类圆形强化病灶(左图白色箭头);颈髓MRI增强示邻近脊膜多处强化病灶(中图白色箭头);腰椎MRI增强示L5水平强化病灶(右图白色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