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误诊6年的眼外肌麻痹
病例 误诊6年的眼外肌麻痹
作者
赵重波
案例诊断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病历摘要

病历摘要

女,39岁,右利手。

主诉

进行性左眼睑下垂10年余,右眼睑下垂2年。

吡啶斯的明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图1 患者双侧眼睑下垂,左侧重于右侧,双眼不共轭,左眼外斜明显

病史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眼睑下垂,无视物成双、眼痛、头痛等表现,右眼睑无影响。病情无明显波动,6年前出现左眼球转动不灵活,以内视、下视为明显,症状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于外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以吡啶斯的明治疗1年,效果不明显,后停服1年也未见症状加重。后又服用泼尼松20mg每日1次,1月后因无明显改善而停用。近2年来出现右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以内视时明显。近1年来时有吞咽费力,吃饭咀嚼久后觉两腮发酸。入院体格检查:身高1.49m,双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应灵敏。左眼睑裂4mm,右眼睑裂5mm,双眼闭目不能抗阻力。双眼球不共轭,左眼外展位(图1咀嚼有力。抬头肌力5级,四肢肌力5-5-5-5。四肢腱反射对称++。提上睑肌疲劳试验(-)。全身深、浅感觉无明显异常。

既往史

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

家族史和个人史

母亲身材矮小,身高1.50m,其余无特殊。

入院分析

本例是一名典型的神经眼科患者,但病因诊断并不容易,诊断明确距离发病长达10年。在展开病因分析之前,我们首先根据眼征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判断,因为定位诊断对病因诊断方向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患者主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提上睑肌、内直肌明显受累,左侧上下直、斜肌也可能有不同程度受累。眼肌麻痹是属于病变通路的“下游”表现,由它可往上追溯出真正的“上游”病变,但下游与上游的关系往往是“一对多”,例如眼肌麻痹可以是核上性、核性、核间性和核下性。如何确定责任病变部位则需应用神经解剖的知识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此病例眼肌麻痹的病变部位可对应着各自的神经-肌肉接头,动眼神经(可能还有Ⅳ)以及脑干的脑神经核团(由于双眼辐辏不能和外展活动好,可首先将核间性眼肌麻痹和核上性眼肌麻痹除外)。

核间性眼肌麻痹主要由脑干内侧纵束受累所致,在多发性硬化中较为常见。

动眼神经出眶上裂后分为数支支配不同眼外肌,眼眶内的局灶性病变难以解释其双侧受累,故而动眼神经眶内部分病变也可除外。患者的眼肌麻痹主要为双侧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眼内肌保留,故动眼神经颅底主干病变的可能性较小,可予排除。动眼神经众核团分布在中脑导水管附近,相对分散,中脑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一般较为局限,可能仅为同侧内收麻痹。从中脑病变空间而言,要引起类似此患者广泛的眼外肌受累似乎不太可能。此外,本例无脊丘束、锥体束等长束损害,更不支持。因而,病变范围可缩小到眼外肌本身病变或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

本例患者由于提上睑肌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均阴性,长期以来服用吡啶斯的明和激素无效,尽管电生理无依据,但基本可除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而定位于肌肉病变。

病变部位一旦确定,即可从肌病的诊断思路去分析其具体病因了。总结其病史特点如下:①中年女性,39岁;②以眼外肌麻痹为主要表现;③病程近10年,隐袭性起病,慢性进展,无明显症状波动,胆碱酯酶抑制剂无效;④无四肢无力、萎缩等表现;⑤母亲和患者均身材矮小。

根据以上特点,需在以慢性眼肌麻痹为核心症状的肌病中进行鉴别。

1.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

为一种线粒体肌病,多为母系遗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可伴有身材矮小及其他系统性损害。本例的临床特点较为符合,可进一步行肌肉活检予以明确。

2. 中央核肌病

是一大类先天性肌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婴幼儿或成人后起病,可有明显的眼外肌麻痹,但全身肌无力的症状较为严重,本病例不像。

3.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40~50岁起病,主要表现为睑下垂和眼外肌无力,早期可不对称,最终发展至双侧睑下垂和眼球固定,系统性损害少见,本病例临床表现不支持。

为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病因,入院后需进行肌电图、重复电刺激和肌肉病理检查。

院内观察

肌电图+重复电刺激均正常。胸腺CT未见明显异常。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阴性。新斯的明试验正常。心电图正常。血清CK、LDH均在正常水平。

肱二头肌活检冰冻切片示肌源性损害。HE染色可见肌纤维大小不一,核内移>3%,部分萎缩纤维呈角形;ATP9. 4染色可见Ⅰ、Ⅱ型纤维呈“棋盘”样镶嵌分布;改良Gomori三色法可见萎缩的破碎红边纤维(RRF),SDH染色见RRF明显深染,而COX染色则不着色(图2)。电镜下可见肌纤维内大量线粒体堆积。

A

B

C

图2 A:Gomori×400,可见伴有RRF的萎缩肌纤维(黑箭头);B:COX×400,可见COX不着色的萎缩肌纤维(黑箭头);C:SDH×400,可见浓染的萎缩肌纤维(黑箭头)

破碎红边纤维(RRF)是有大量异常线粒体沉积的肌纤维,在改良Gomori染色中呈红色蓬毛样。

诊断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帕金森、脑卒中和体位性低血压 下一篇:病例 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的多发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